《心经》略说之一——观自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自在”~这是理解整部经典的眼目之所在。佛法的修学非常重视“观”,佛陀的教法中常常将这个观开释为“如理实观(不加个人意思的观察)”,这里的观就是这个意思。


“观自在”的意思在《心经》中好像是菩萨的名称,其实以这个菩萨为开头,经典自有其独特的寓意。观自在~就是“观察”你“自己”是不是时刻都“在”,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神游四方,感觉不到自己当下所在的。因此,这是一种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去练习“记得自己”~记得自己只在自己当下的“脚步之所在”。

这个练习日久功深,会自动带领你觉悟实相,看见一切存在最真实的样貌,穿越我们头脑一直以来给我们制造的想象及错觉,人将彻底的从自动飞行模式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中“醒来”。

我们说佛法特别重视“观”,但我们常常将观与想混淆,并称为“观想”,观与想其实区别非常大!

“观”是面对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仔细观察,这里面一定要排除自己的“想象”成分,一旦掺入自己的想象即不是纯粹的“观”了;而“想”是对一个具体还“不存在”的事物以自己的心力去想象创造,因为具体事物不存在,因此才有许多想象空间,如果存在就是观了。对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如果赋予自己的想象,这在佛法中就叫做“非如实观照”,这是偏见或邪见了。

佛法的修学,本就是为了摆脱众生的偏邪之见而设,而摆脱这种种错误见解困扰的方法只有“如理实观”才有可能,因此佛陀又将此“如理实观”的方法称为“唯一古仙人之道”。

观~反而能够彻底的终结“想”,但想却让真实的事物扭偏。佛法非常重视观,就是为了终结我们赋予在种种事物上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