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时候,导师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做研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什么叫问题意识?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更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问好一个问题,比答好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工作以后,我从事的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天职的行业,为客户解决的问题越多,我对提出一个好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就越深。
“做自己”、“找自己”、“我就是我”、“我为自己代言”、“我的地盘听我的”、“年轻没有失败,只要亮出你自己”……我们每天看到的广告、口号、标语、宣言无不在提示我们,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这是一个彰显“我”的时代。几乎每一个年轻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冲动,就是告诉这个世界:我是谁,这个冲动是大部分梦想和热血背后最大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谁呢?哪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呢?当年轻人遭遇这个哲学上经典的终极追问,它带来的不仅是思考和反省,更是迷惘和困顿,是左右为难的踯躅和痛苦难眠的折磨。
但事实上,“我是谁”,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你是谁,并不是先验的,不是先天决定的。当你面对一个婴儿,他是谁,你能告诉我答案吗?不能。因为本质上,你是谁,是被你的行为所界定的,是在你介入这个世界的方式中逐渐成型的。就好比,如果一个人从不曾做出勇敢的行为,我们怎么能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呢?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因为你尚未定型,你对这个世界还是一张白纸,所以,你是谁,不管是对于这个世界,还是对于你自己,可能都还给不出答案。这个时候,与其追问“我是谁”,不如思考“我要成为谁”。
我要成为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心里刻画一个新的自己,然后以心中的自己为参照系,看着现实中的自己一步步朝他靠近。这个靠近的过程,就是成长。成长,很大程度上,不是“发现自己”,而是“发明自己”。发现自己,听上去很美,而发明自己,才是真正实现梦想的征途。
当你问“我是谁”,答案在风中飘摇;当你问“我要成为谁”,就好像有了一根锚,把你锚定在这大地上,锚定在前行的路上。
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与其追问“我是谁”,不如思考“我要成为谁”。你要成为谁?你想发明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想清楚了,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