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曾经的富有是你想象不到的!

关于朝鲜的关键词有很多,比如经济拉胯、飞弹跑偏、闭关锁国、不温不饱。的确近些年朝鲜给人的印象确实就是如此,老百吃的不咋地,还总要搞核试验。

朝鲜的人口大约是2500万左右,这些年朝鲜的人均GDP基本都稳定在1300美金左右。而一线之隔的同胞兄弟韩国的人均GDP早已超过3万美金。

两个国家的生活质量也是天差地别,‘脱北’这个词应运而生。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朝鲜这个国家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有过它的高光时刻。

如果你问老一辈的朝鲜人,他们可能会说,那个时候的朝鲜实在是太富了,他曾和日本是当时亚洲仅有的两个工业国,并称东亚双雄。

欧美国家的媒体还曾经评价那个时候的朝鲜是远东的奇迹,这就和如今的‘脱北者’一样。那个时候很多韩国人都想跑到朝鲜去过好日子,是不是听起来很离谱呢?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朝鲜究竟发生了什么?何以沦落至此呢?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所有被日本所占领的国家的人民都沸腾了,其中自然包括朝鲜。

然而,复国的喜悦仅仅只维持了一瞬间,朝鲜半岛就在苏美两国的拉扯下被一分为二,三八线以北由苏联受降,成为了今天的朝鲜,三八线以南由美国受降,成为了今天的韩国。

1945年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就都被切断了,南部是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北部则是以金日成为主席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与此同时,他们都公开表示,自己才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这两个字很有意思,真不知道合的是哪家的法律,真不如我们老祖宗的‘奉天承运’更加贴切)政权。

隔着三八线,两国政府成天拿着喇叭互怼,都说要统一朝鲜半岛。

当然,他们之间就好像被绳子拴着的两条狗。也不过就是汪汪叫几声的能耐!没有苏美两位主人的支持,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二战后,苏联为了本国的建设需要,率先把军队撤出了朝鲜半岛。

美国见打不起来,捞不到油水,也紧随其后,陆续撤出了自己的部队。此时的朝鲜半岛是两片废墟,遍地焦土。

朝韩两国当时的军事实力也就是抗战时候,我们的几个县大队加上十几个区小队的状态。不过,这种格局在1950年左右被打破了。

金日成借兵不宣而战,可以说十分复合斯大林的心意。在主人的默许之下加之突然袭击,韩国一方毫无招架之力。

开战仅三天,韩国的首都汉城,也就是今天的首尔便失守了。撤退时,韩国高层惊慌失措,为了拖住朝鲜的进攻,直接炸掉了汉江大桥,大批韩国军队掉进了汉江,更快的瓦解了韩军的抵御能力。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中国和美国在当时,对于金日成的作战计划事先是毫不知情的,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方还是通过外交部所翻译的报纸得知了此事,多少还是有点懵,美国就更别说了,还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开打了。

不过,懵圈归懵圈,眼看韩国就要凉凉了,美国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很快,联合国便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准备对朝鲜开战,美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亲自督战。

朝鲜军队自是不敌,很快便遭受了和之前韩国一样的溃败,战事大逆转,美军一下子攻到了中朝的边境。

这个时候,中国也坐不住了,眼看都打到家门口了,如果朝鲜保不住了,中国边境自然是唇亡齿寒。就这样,1950年10月,中方参战,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抗美援朝,此后的三年里,双方军队在三八线附近反复拉锯,几次战役下来,谁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把对方完全赶出朝鲜半岛。

两军都疲惫不堪,再打下去也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乎签署了停战协议,朝鲜战争就此结束。

而留给朝韩两国的是更大的两片废墟。美国虽然保住了韩国,但烂摊子也同时丢给了李承晚政府,韩国民众该如何过活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了。

偏偏李承晚总统一直僵守着先统一后建设,不统一不建设的原则,长期忽略经济发展,又利用裙带关系各种暗箱操作,贪污腐败,搞得民怨载道。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普通韩国人的生活水平和非洲刚刚独立的加纳差不多。

反观朝鲜,在战后得到了来自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大力援助,重建工作如鱼得水,就犹如站在风口上的猪,西北风都能喝饱。

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双方相继对朝鲜表示友好和善意,援助金额和规模攀比上升。金日成则左右逢源,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1958年至1963年间,在这个中国最困难的时段,中方依然以无息贷款的方式为朝鲜承担了纺织厂、轴承厂、糖厂、热工仪表厂、继电建厂、电子管厂、无线电零件厂等29个成套项目。

赫鲁晓夫则是直接拿出了9亿卢布的无偿援助,其中包括免除战争期间的军事贷款7.6亿卢布和延期偿还1.4亿卢布的经济贷款。

随后,中国又向朝鲜提供了20多万吨的粮食。

苏联随之向朝鲜提供了冶金技术和石油资源。同时在1964年,朝鲜作为观察员国加入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京沪会。

这个联合会创始之初,成员国一共有六个,后来扩大到11个,观察员国9个,咨询国一个。虽然朝鲜并不是正式的成员国,但是它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一点都不比其他会员国少。

京沪会就像是一个大市场,苏联负责实施国际分工,其他的成员国不需要吭哧吭哧的搞全面工业化,只需要完成老大哥分配给他们的生产任务就可以了,生产出来的产品会被卖给其他京沪会的成员国。

朝鲜从苏联进口相当于成本价的石油和原材料,在加工成成品,卖给京沪会内的其他小兄弟,这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朝鲜想不富都难!很快就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有统计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十年里,朝鲜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是当时世界最高的。60年代,朝鲜全面实现了电气化,城市、农村家家通电,而且普遍把电力当做动力源和热源,人均用电量达到了1184度,是当时中国人均用电量的五倍,而且中国也是在2015年才实现青海最后3.98万人通电的。

同时,70年代朝鲜城市化率达到百分之。只有30%的人住在农村。

70年代末基本上告别了牛拉人耕的农业生产方式,95%的机械插秧,80%的机械收割,所有的农业灌溉全部都使用机械,可以说实现了全面的农业机械化。

加上苏联援建的化肥厂每年产量达到了300万吨,粮食种植全面使用化肥,产量大增。70年代朝鲜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了800万吨,80年代初突破了一千万吨,朝鲜的粮食温饱线是500万吨,也就是说,他们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可以部分出口。

1984年韩国发大水,朝鲜就援助了韩国几十万吨的粮食和物资。本是同根生嘛,富裕的照顾一下过不好的也很正常。

1960年,朝鲜人均的GDP达到了253美元,当时的韩国仅有82美元,不足朝鲜的1/3。到了1978年,朝鲜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00美元,当时的中国人均GDP只有245元而且还是人民币。

更夸张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朝鲜社会保障是非常完善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都免费。

不仅学费全免,还给学生们提供衣物,从内衣到外套再到鞋子全部都白送,看病不要钱,住房国家给,医疗全部由政府承担。

不单如此,当时的朝鲜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基本平均。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金日成在1970年在朝鲜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曾经骄傲的宣布,朝鲜是已经建成了的现代工业和发达农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这话真的不是吹牛,从各项指标上来看,七八十年代的朝鲜已经步入了准发达国家的门槛,让各国都羡慕不已,可这样依赖于他国所实现的经济腾飞也是有弊端的。

因为一旦失去外援,朝鲜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这话同样不是危言耸听。

1991年圣诞节,随着苏联老大哥的解体,再也没有一个超级大国愿意源源不断的向朝鲜输送廉价的能源,也没有其他国家愿意高价的收购朝鲜所生产的工业品。

果不其然,朝鲜国内爆发了巨大的危机,一夜之间,一切被他人所羡慕的成就全部都归零。其实仔细推究后不难发现,朝鲜经济快速增长,农业迅速发展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手,那就是石油或者说是廉价的能源。

朝鲜农业搞的就是一套石油农业机械,靠石油来运转,生产依赖石油以及石油副产品,包括化肥、除草剂、农膜等等。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产生强烈的化肥依赖,想要提高产量,就必须加入更多的化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以前,朝鲜可以从苏联和京沪会系统内以友好价买到石油,甚至是以货易货来换取石油。可是,1991年6月28日,京沪会宣布解散之后,苏联解体。朝鲜赖以生存的环境彻底消失了,灾难们排着队的找到了朝鲜。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却不愿意继承苏联的包袱,他们不再以低价卖石油给朝鲜,而是要求朝鲜用美元或者是黄金等硬通货按照市场价购买。

苏联解体之前,朝鲜对外贸易的80%是面向苏联和东欧的,单单苏联就占到了53%,和其他国家朝鲜基本上没有贸易往来,哪来的黄金和美元储备?

到1994年时,朝鲜面向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骤降至8%,到了1995年继续下降到百分之三七十年代,世界上曾经发生过两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400%,这使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被迫转型,由耗油型经济转向为节能型经济。

可是当时朝鲜由苏联老大哥撑腰,原油价格涨不涨,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也没有实现这一转变。如今,老大哥不在了,廉价石油没了,廉价化肥原料也没了。

朝鲜进口石油的数量从1990年的1847万桶锐减到了2014年的388万桶。没有了石油,就相当于掐断了朝鲜的命根子,工农业彻底瘫痪了,化肥厂、化工厂、钢铁厂全部都无法开工,机械无法运转,一夜之间,高度机械化的农业被打回了手工耕种的小农时代。

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向来依靠机械搞生产的朝鲜农民瞬间无法适应人工种植。粮食危机就这样出现了。

朝鲜从建国开始就一直抱紧了苏联这个大腿,可没想到成也大腿,败也大腿。恰逢此时,天灾也来凑热闹。

1994年到1996年,朝鲜出现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朝鲜的粮食产量从巅峰时期的年产量一千万吨,到了1995年跌破了345万吨,1996年直接降到了260万吨。要知道。

500万吨可是朝鲜的粮食温饱线,这就意味着朝鲜有一半儿的人都吃不上饭,或者说全国人民只能吃个半饱。

1994年,韩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0385美金,而据统计,朝鲜只有不足400美金,到了1995年,更是跌破了历史最低的220美金。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彻底掉了个个。

朝鲜劳动党把这段惨淡的历史称为苦难行军。更糟糕的是,这些年来,由于万事万物都衣食无忧,朝鲜政府几乎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军工生产之中,国家是一点余钱都没有了。

于是乎朝鲜开始不再相信任何国家,搞自我封闭,而且疯狂的发展军事实力,认为军事发展高于一切,只要军事实力够强,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能够让其他的国家忌惮。

他们的理念就是没有糖果能够活下去,没有子弹是无法生存的。可是老百姓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得饱饭。

1995年1月1日,金正日当选劳动党总书记后,第一站就去了潘松哨视察期间提出了先军政治,也就是一切工作都以军事工作为重。金正日治执政的期间,他的公开活动报道有一半都跟军事相关。曾经有人估计,当时朝鲜的军费开支惊人的占到了GDP的25%。在朝鲜,男女只要满17岁都要服兵役,男性服役长达十年,女性也长达七年。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朝鲜现役军人约130万,数量位列世界第四,军力排名中排名第18。

可以说现在的朝鲜基本上可以吊打全世界大部分国家。

当然,如果把它放在东亚地区,那他的军事实力其实还是垫底的。因为它周边的那些东亚国家实在是太强了,俗称东亚怪物房。

除此之外,众所周知,朝鲜还十分热衷于制造核武器,这一方针,使得他将自己挂在世界瞩目的中心,妥妥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得感叹一句,时势造英雄啊!

朝鲜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的运气真的是爆棚。

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加入抗日联军后被苏联人看中,宣传为抗战英雄不说,还一路当上了朝鲜的最高领袖。

从朝鲜战争到金日成1994年去世,也刚刚好是朝鲜人民日子过得最舒坦的40年。

真可以说是生的走运,死的恰好了!

而金日成的去世似乎也带走了朝鲜的国运。

朝鲜大饥荒就开始了,老百姓们哪会去深究其中的前因后果。

他们只知道金日成在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所以朝鲜人民普遍对金日成有着很深的崇敬之情。

一个国家倒下去容易,站起来却很难了。

朝鲜的衰落也给了世人一个很好的警示,依附于其他国家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走上自强的道路,硕果才不会轻易被别人夺走。

对于朝鲜而来,未来的走向还是一个未知数,是继续搞先军主义,做一个不怕死的滚刀肉。还是在百花齐放的世界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就只能靠朝鲜自己决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