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找自我》

2025年3月8日,今天又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本来就没什么可说的。

但又觉得该说。

自由、自我等等本质性的东西,在我们嘴里太容易说出。

因此,容易的东西,容易掉价。

可这些可又不是廉价的东西。

甚至,用东西表述,都有点让那个不可表述的形状,失去神性。

正文

好久没有写日志了,不是因为没有内容,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写。似乎一切都需要带上目的,做什么、说什么,都得有意义。但这样的活法太累了,而更让我困惑的是,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哪怕我自己都说不清。

看着别人总是能以自己为中心活着,我却做不到,或者说,做得不够好。但仔细想想,以自己为中心的处世方式,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

小时候,我们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每天玩得尽兴。可随着生理的成长,思想和身体一起变化,我们渐渐长大,各自散落在人生的角落,再难遇见曾经的那群伙伴。偶尔回忆起那些日子,心里泛起一丝孤单,久而久之,便沉默了。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悲伤、难过各种情绪翻涌,可转念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以一种看似洒脱的姿态,任凭生活的画面一幕幕地展开、落幕,像是在观看一出无声的戏剧。直到某一天,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也是戏中人,不禁让自己哑然失笑。

“你看,你看,路旁站着一个人,傻里傻气的,年纪还不小了。”

“别说了,他朝这边走过来了,别看他……”

正当我们窃窃私语的时候,那个人径直朝我们走来。我以为他听见了我们的议论,心跳不由得加快,觉得他会来教训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家伙。可当他走到离我们不到两米的地方停下脚步,我才意识到,他只是和我们搭乘同一辆公交车。松了口气的同时,心里有点好笑。

公交车到站了。终于坐上了车,车厢内的冷气让人打了个寒颤,可想到即将开始新一周的高中生活,心情顿时沉了下来。

我从小就不喜欢在人前表现,甚至连最简单的跳绳都没学会,也许是因为胖,也许是因为害怕出丑。我们的学校在农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的素质,都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夏天的操场上,被太阳炙烤的黄土味扑鼻而来,细腻的尘土混合着汗水,黏在脸上,那是我童年的味道。

公交车内很安静,大家都低头玩手机,我也不例外,不过只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时候,我喜欢把音量调到最大,让旋律包裹住自己,感觉整个世界都与我隔绝。随着音乐的流淌,思绪飘远,时间也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学校已经近在眼前。

收起耳机,背好书包,准备下车。低头环顾自己的世界,忽然抬头,心里一惊——那个男人怎么也要下车?难道他也是这个学校的?

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朋友。他的成绩很好,在学校人缘极佳,而我仗着他的照顾,才能安心度日。别人眼中的他开朗乐观,可只有我们彼此清楚,我们的心底其实都藏着一些不愿言说的伤口。

他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撇了一眼那个男人。我们对视了一下,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模一样的疑惑。

“你好,到站了,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收拾好随身物品。”车载广播的提示音响起。

——

深夜的房间静悄悄的,只有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在天花板上,一只苍蝇在昏暗的灯光下嗡嗡作响。

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苍蝇的存在,那种烦躁不安,就像生活中那些琐碎的思绪,挥之不去,盘旋不散。或许,正如我们在人生的缝隙中摸索前行,那些烦恼、疑惑和孤独,也不过是短暂停留的过客。

苍蝇终于飞走了,屋里恢复了寂静,夜色仍然深沉。

生活总是这样,我们在童年的回忆与当下的思考中徘徊,在他人的目光与内心的孤独中挣扎。我们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却又常常迷失在生活的缝隙中。但或许,正是这些缝隙,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