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同事推荐了一部《美丽心灵》电影,结果稀里糊涂地下了一部《美丽人生》,看了个开头,就提不起兴趣关了机。现在也很少看电影了,或许对电影有些隔膜了?
这些天一直在看一些心理学知识方面的书籍,概念太多,线条太多,绕来绕去,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闭目一想,乱成一窝。偶而听说有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跟心理方面沾点关系,咦,好熟悉的名字,急忙上网一查,说的是一个著名的疯子的故事,此片得过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哈哈,原来是它!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成的电影,约翰·纳什,数学家、经济学家、精神分裂症患者、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么多要命的标签集于一身,要是普通人,估计就得炸了。约翰·纳什没炸,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普通人,从小是神童,可惜“神”的一面被忽视,“异”的一面却被放大了,尽管他的原生家庭幸福、富足,但上帝给了他非凡的智力的同时,也附带着送给他孤独、怪异,不可理解,这些给他的正常社交带来了困难,后来他出现严重的幻听、幻觉、幻视等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二次被送进精神病院,但即便这样,他的学术成就非凡,要不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他不知要拿多少项奖,诺奖也是他恢复正常以后取得的。我以为,这部电影的精彩处,在于还原了一个超人的普通人情感,以及人类的温情与悲悯。纳什禀赋异人,与之相应的,他的“社会功能”也异于常人,但他也需要爱,需要理想,纳什是幸运的,他的妻子、他的母校普林斯顿都没有抛弃他,并且以他为荣。他的妻子,因为爱他,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普林斯顿,这座有着爱因斯坦的大学,它的包容之大,诠释了大师之大。举目望去,那些站在各类学科的顶尖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不也是“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更多的人,通向真理的光明,所以,让我们从心底里,接纳那些在心理上与我们这些“正态分布”相隔处于边缘的人们,感谢他们的付出,无论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请相信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值得”。
说好普通人的不平凡的一面和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的平凡的一面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发现,把握那些人类共同拥有的、区别与其他物类的最本质的东西,你会发现,你会走得更远。爱和包容,成就了美丽的心灵。
纳什是幸运的,但是,那个给予幸运的人,更应该值得被感激。天才多不可得,成就天才的人,与天才一样伟大。人间本来就不完美,有这么多的苦痛、遗憾、挫折,即便你善良,即便你聪明如神,那怕你说此生你很幸福,但这些所有的溢美之后,哪一个不需要你走出一个又一个的坎?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坎,成就了今天的你,所谓“那些打不垮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学习心理学,学会宽容,学会放下,即便你不肯宽容,也放不下,也会对自己说一声,不要紧,不纠结,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也不宽恕”!那又怎样?同样也有善良,同样也有爱,回到初心,就会活得更加明朗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