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
今天读的是这本书,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案例,有的已经康复,有的还深陷其中。有的尚有得救的余地,有的却再也没有可能。又或许,他们是对的,我们是错的。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天才在他所处的时代,常常就被看成是疯子。
这本书的作者想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或者说:看似。在他问了许多正常人之后,并没有得到态度认真的答案,还常常质疑:你疯了吗?于是他就去问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说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这本书只能作为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借用作者的一句话就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在我看了前面几章,一直到20章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尝试每一段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并把它记录下来,但由于时间限制,所以我写到一半就放弃了。这些天我阅读采用的办法都将是检视阅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为概括的信息,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肯花更多的时间。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看书这么无聊的事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才不愿意花一整天的时间在上面。”
虽说我只是快速浏览,但我收获了巨大的信息量。我从没有看过这么恐怖的书了。这个比我年少时看的恐怖小说还要恐怖的多。因为恐怖小说你知道那只是骗人的东西,不是真的,而且小说里描述的东西离你太远了。但是,这本书中,精神病人口中所说的东西,却可以让你改变世界观,如果你的意志不够坚定,搞不好你就成为下一个精神病人。据我所知,已经有人在质疑我是不是有病,老实说,我觉得自己也确实很有潜质。
精神病人们思考的问题常常是非常深邃的问题,据作者所说,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是极富逻辑性的,这一点从我家附近的几个有名的疯子身上也看得出来。他们探讨生命的尽头在哪,探讨梦,探讨梦的真实性,探讨四维的虫子(这种涉及到量子物理的讨论不仅让作者也让读者十分头疼),他们有自己的逻辑而且坚信不疑,甚至让你怀疑自己是否是对的,比如到底是才是真正的世界,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在书中就有几十个。还有的,是因为感情原因,比如盗尸者,比如三只小猪,比如死亡周刊。
然而,追根究底,却还是孤独而已。
这种感情在前几章还很隐蔽,在三四张以后,却是无法压抑的爆发出来了。尤其是在第四十四章中
“你说的那个矛盾,是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维护着那种孤独感。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视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
“你找那些精神病人,和我最初选这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动机:寂寞。”
只不过是因为孤独。从一开始我就嗅到这样的感情,只不过因为是因为孤独而已。谁管他是天才还是疯子,我只是想找到我的同类。不管怎么挣扎,不管怎么逃避,不管如何掩饰如何否认,我们最深的需求,只是为了不再孤独。
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与其说是好奇心驱使,还不如说是来源于恐惧。人们说最优秀的恐怖片,就是即使你处于挤满了人的电影院,也能让你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孤独,让你感觉到这世上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又或者是,没有人能够帮你。
就像在第四章进化惯性中所说:“你之所以做这件事,不是因为这件事是对的,而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我们这样做,或许只是随大流而已,只是我们害怕孤独。就像我昨天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读书笔记中所说,我们那么努力,是因为我们也想成为其中一份子。
其实照我这样说,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归结到这个原因上。我也有这个打算,打算扩充一下这个理论,但是目前功力不够,还是暂且放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