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了qq空间,又刷了微信圈,读着别人的文字,感受着别人的心情。
在孤独的文字里遐想
前几天看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直想把心里的憋闷写一写。可是,网络的弊端总是展露无遗:看完了qq空间,刷完了微信圈,睡觉的时间总是悄无声息的来临。于是,闭眼,静想,在静想中睡着。
你和我为什么过得这么累?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部和下部。小说前半部分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了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巧玲,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分写的是现在: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出延津。一出一走,跌宕起伏。著名评论家白烨说:“这是注重人性的细微神经和生活的内在肌理的文学书写,而语言本生就含带了意味,言说本身就体现了审美。”
孤独就像一口枯井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可能,有人觉得不然。说实话,以前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总是觉得说话有何难?不就是任意和其他人搭讪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觉能遇到一个谈得来的人是多么重要。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参加工作后愈来愈明显。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地方,远离了家,远离了亲人,心里的孤独在一点一点沉淀……
你的孤独是否也在路上?
同书中的人物一样为了摆脱孤独和累,我们也会努力去制造声响和热闹,但是黑夜总会揭穿我们的面目,让我们在孤独中一遍遍反省、疼痛。可能正如别人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只为超越自我孤独
关于21天充电行动历,我没有太多的文字,因为我喜欢自由支配自己。
喜欢自己才能爱生活
在假期我看完了《一个人的朝圣》《一句顶一万句》,现在还在继续读《岛上书店》和重看《活着》。
希望我们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模样,希望我们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