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七如书
文章开头,我想问一个很俗套,却很重要的问题——你幸福吗?我时常这么问自己,快乐时和觉得不幸时都会问。于是,我带着想要更理智分析幸福和不幸福根源的心情,带着想要掌握幸福能力的心愿,翻开了罗素的《幸福之路》,我希望这位理性的哲学家能给予我有用的启示。
1
先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相信学理科的读者一定不会对罗素悖论感到陌生,还记得理发师广告牌的故事吗,广告牌上写着:“本人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那么这位理发师该为自己刮脸吗?罗素提出的这个悖论证明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有漏洞的,当时很多数学家认为以集合论为基石,可以发展建立整个数学大厦。而罗素悖论的提出震动了数学界和逻辑学界,很多学者理论大厦的基石崩溃了。
是的,这位罗素就是本书的作者,他是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也是散文作家,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说写《幸福之路》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
2
《幸福之路》全书分为两个大的板块,分别论述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是的,作者是去论述各种原因,而不是描述,一个数学家写起书来是非常严谨、客观的。正是通过这种不带感情的,成熟的、理智而公正的论述,我从书中快速而直接的看到了幸福和不幸的原因。
虽然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原因,但导致你不幸福的心理因素是有一些共同点的。作者从拜伦式痛苦、竞争、烦闷与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感、被虐狂心里、舆论恐惧心理八个方面论述了产生各种不幸的原因。而同样,幸福也有着共同点,可以从广泛的兴趣(闲情逸致)、生活情趣、接受爱和释放爱、家庭、工作、努力与放弃六个方面论述原因。
3
看了罗素的论述,其中有三条不幸福的原因使我印象深刻:一是对别人高期待、高要求,不懂得满足;二是高估自己的无私,做出超乎情理的牺牲;三是活在舆论中不可自拔,放弃真实的自己。
《欢乐颂》中樊胜美的父母就是第一条的现实对应,在这个家庭中她的父母总是抱怨,抱怨女儿租住的公寓好、买的衣服多、不能支援更多的钱给哥哥和家里;从不感谢女儿为哥哥房子出的首付、为家里每月支付的生活费、为哥哥摆平的伤人案;她的父母总因为得不到期望的回报而指责,这样的人天天抱着一副刻薄的嘴脸,得到再多也不满足,也不快乐,还会对他人造成过分的困扰。
我们时常会赞颂母亲为了孩子而做出的让步和牺牲,也会觉得女人为家庭做出牺牲是伟大的,哪怕这个女人已经只有柴米油盐而没有了自我。而罗素指出,“家庭中,女人即使做了母亲,也该为自己,为社会继续自由的运用她的技能,只要社会要求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做出超乎情理的牺牲,除非她有非同一般的高尚品德,否则他一定会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超过她应该期望得到的补偿。”例如对子女有过度控制欲的母亲,很多时候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无私,而我们人类的本能并没有那么圣洁。
各位优质、独立的单身女性一定听过这个词语——剩女,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收录了这个新词,并且做了一本正经的解释。各位单身女士哪怕因为优质在前面加上“黄金”两个字,也还是要连成“黄金剩女”。而男性呢?30几岁单身、独立、有好工作好收入,就被称为“单身贵族”。同样的情况,舆论对女性却那么苛刻。有多少女人屈服在了三姑六婆、左邻右舍的嘴里,选择匆忙相亲、匆忙出嫁,又在婚后的生活中身心俱疲。
4
还可以幸福吗?人有追寻幸福的本能,虽然幸福可能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有一部分也取决于自身。
其实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罗素给了我们一个共性的方法:“扩张自己的兴趣范围,尽可能善意地而不是敌意的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因为“当你从没有人情味的世界旅行回来时,你拥有了一种能让你用最好的方法解决自己烦恼的平衡与宁静。”
我们应该去关注自己兴趣的世界,带着善意生活,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期待他人怎样上;去从兴趣中找到投入的感觉,体验这种真实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家庭远离那些你钟爱的事务;去通过兴趣感受自身的需要、自身的快乐,为自己积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有力气在舆论中坚持做自己,要记得如果罗素尊崇了数学界的权威和舆论,那么罗素悖论或许就会是其他的名字了。
我从罗素的《幸福之路》中,学会诊断自己,学会去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愿你也能透过这本书,有自己的收获。
作者简介:十七如书,80后大长腿,爱运动,爱文字,爱摄影。人生格言“懂得珍惜,把握当下”。
fMehlA�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