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然记得那是一个出差等高铁的中午,我找了家德克士,要了一杯咖啡,拿出电脑,虔诚的给剽悍读书营写入营申请,诚恳的阐述自己需要加入读书营的原因,以及我会努力做到什么。
记得当天发出去后未收到奕晴的回复,心里开始焦虑,这可是2018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啊,第二天,仍未收到回复。第三天,我坐不住了,猜想自己是不是不够资格,是不是入营申请写得不好,把入营申请找出来,改了又改,再次发了过去。
终于,晚上得到了奕晴的回复。再过两天,进入预备群,为了顺利转正,一度热情高涨,还在社群里诗歌朗诵欢迎新老铁,积极和大家互动,完成今日能量和每日剽悍……一个礼拜后,转入正式群,一个月后,热情骤减,不再参与群里任何活动。
刚好连长小白发出如果有考虑,可以申请退群的消息,我一度怀疑,在这里是否真的能够帮助我成长,一眨眼就上百上千的信息量我是不是真的能接收得了……我甚至找了连长,说我想退群,连长问:你真的考虑好了吗?
当天晚上,我看到老铁发出来的能量按钮: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哪怕做得不好也能受益匪浅。
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退群的想法?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参与,没参与,没互动,没链接,自然没收获。
我受困于巨大的信息量找不到重点(我那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白天被各种各样的琐屑占据,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事实,我担心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也害怕刷着手机时间就偷偷溜走了),受困于不知道怎么用简书,我甚至觉得那个石墨文档好难用,我每次要参与的时候,必须在电脑上打好字,发到微信上,再用手机粘贴进石墨文档。
直到第一期主题营开始,十天十本书,每天输出1本书,字数800左右,我很享受每天输出文章所带来的充实感,这期主题营教会我一个道理:一本书,不一定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读,找到重点或者找到共鸣点一样可以;第2期主题营十天精读一本书,教会我怎么去将一本书吃深吃透,我选的是《微习惯》那本书,读完后我非常相信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以至于现在有一点点琐碎的时间就想着我又可以用来看两页书了,舍不得浪费。
后来链接组七队出现了,队长很热情,邀请我和她一起利他,我居然以:不想在手机上耗费太多时间太多精力,自己需要专注的理由拒绝了她,现在看来,拒绝之后我也没变多专注,还不如接受,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6月初,队长在群里发起写文的活动,我选择了写,但是第一天没发出文章来,队长锲而不舍的追问原因,我说:我不会用简书。说完就想捶自己一下,好歹也是个大学生,不会用就学嘛,坐着不动简书会自己来找你吗?说话也不嫌丢人!
于是马上下载了简书,从6月6日到现在21天的时间,大大小小写了19篇文章,其中有4篇进入初选,2篇是新秀提名,1篇是新秀。其中有3篇,都是在半夜,队长不辞辛劳的指点我修改,而且,几乎每篇都有点评组的点评,这让我很感动。
我羡慕队长修改文章的能力,常常一篇词不达意的文章经过她一点拨,就变成一篇主旨清晰、脉络清晰的文章,而且有一两篇如果能够按照队长给出的意见认真的修改的话,我认为是可以成为好文章的。
队长说是在点评组训练出来的,我也可以加入。我找了青苹果叶,她给我发了长长的对话记录,详细的说明了常见的点评结构、方法等,真的很佩服这些积极利他的点评组老铁,每天二三十篇文章,每篇都要点评到,队长告诉我,她第一次值班时,花了整整一天才完成这个工作。我就在想,为什么其他老铁都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呢?我对时间的把握是不是还可以再细致、效率是否可以再提高呢?
时间一晃而过,半年过去了,我最痛心疾首的事情,是没有早早地将自己参与到读书营的活动里面来,我看着其他老铁的进步、更文,看到群里齐心上下的为某位老铁打CALL,看到精读主题营时,某个队居然在早上六点前全队完成打卡,真的让我很震惊。
我非常好奇,是什么力量让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能够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牺牲掉自己的私人时间?是什么东西促使群里的点评组、精华组等老铁们几百天如一日的坚持为他人付出?而且,常常,那些事情都是我认为很琐碎、光整理都需要耗费巨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自己心胸太狭隘了,我没有看到利他会带给自己更快更多的成长,确实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你的时间没有花费在这上面,那你的时间和精力去哪里了呢?是否比这些更有意义?
同样的时间和付出,你的收获在哪里?
我不断追问自己,这半年,我的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你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结果我发现,收获最多的时间段是在两期主题营以及6月6日开始在简书上发出第一篇文章之后。
这件事情告诉我,参与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参与,才能产生链接、互动与成长。
上半年最可惜的事情就是没好好参与读书营的活动,而时间,一样无情的流逝了。下半年,要给自己一点改变,努力参与读书营的活动,坚持更文。将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做,就算做得不好也能受益匪浅。不管能不能做得好,先去做吧。
5250--芹菜
"@�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