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月经式的热点 虚构信念的永恒冲突
朋友圈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观点类似的推文,这些推文经常出现(只不过换了标题和作者),为什么总能刺激到G点从而引发转发,而且隔一段时间总能爆发一下?我们把这种推文的现象叫做月经式的热点。它不同于临时事件热点,它是我们不断讨论、在意并且定期就会爆发的心理需求。
而月经式热点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我们“虚构信念中的永恒冲突”。
一.什么是虚构信念?虚构信念能做什么?
我们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够数万甚至数百万人通力协作,而其他动物一般最多只能形成几十或者上百个单位的社群,是因为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够相信“虚构信念”的物种。——《人类简史》
比如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可以帮助老板姓过上好日子,于是大批人团结一起共同抵制外来侵略者,
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信念让人团结起来,成为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和自己同样的目标,可以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以愿意牺牲自己)
这些大量的“虚构信念”(无论是“国家”、“宗教”、“伦理”还是“自由精神”,本质上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保证了我们社会的有效运转和协作,但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
很多保证我们互相合作的“虚构信念”之间,并不是完全互相兼容的,很多时候不同信念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
比如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追求“民主自由”和“法制”的国家,“民主自由”和“法制”都是好的信念,
但想要法制社会,必定要制定一些规范来约束一些人的行为,用法来公平处理社会事物。这些规范的制定,显然会造成一些民众的不自由,所以“民主自由”和“法制”就会出现矛盾,这是永恒存在。
二.虚构信念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新媒体营销中有哪些例子?
永恒冲突导致“月经式热点”,并不是只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现象,这种月经式热点自古就有,而且不光是营销,甚至政治、影视、艺术等众多领域,也暗藏着各自的永恒冲突。
比如新媒体营销中常见的例子:你看到很多人转发《雷军:不拿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同时,也有另一些人在转发相反的观点:《任正非: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上》、《想得再多,不如去做》。
这是因为“思考”和“执行”本身就是一组“永恒的冲突”——这两者对我们都是好的,但经常却有冲突(精力有限,放在思考上增加,往往放在执行上就会下降)。
而为了在“永恒的冲突”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就不得不通过演讲、转发、传播、说服等方式,去支持或者反对某一方。
如果说“思考”和“执行”这两个信念是“总统大选当中的两个对手”,
那我们转发朋友圈就相当于一次投票。转发意味着选观点的阵营 。
三.营销如何发现并利用这种“虚构信念矛盾”心理?
第一步:找到人的某种基本冲突(比如“自主”VS“服从”,基本上所有人都会面临这种冲突)——问自己:有哪些人们想实现,但却又彼此有矛盾的“虚构信念”?
第二步:套用到目标群体中。
比如:我们转发并怒斥百度的“刘超事件”,转发的本质上是做出了“投票”行为,为自己所支持的一方投了一票。并不是真的对这个素未平生的人有多大仇恨,也不是他犯了多大的罪过,只不过是在“资历VS能力”的冲突对决中,投了后者一票——鄙视那些有资历没能力的人。
比如:假设你是做商场要卖圣诞礼品的,就需要问自己:“为自己”VS“为别人”这个冲突,在用户买圣诞礼品时的表现是什么?
最简单的一个:“为自己”的表现就是多给自己买,少给别人买;“为别人”的表现就是多给别人买,少给自己买。
如果你站在后者阵营,就要激发用户“别人为你付出太多,你也应该为别人付出”的心理,比如设计一个这样的广告片,广告片中出现你童年时,妈妈攒了半个月工资冒着大雪给你买礼物的镜头,然后一晃多少年过去,你已经长大成人并赚钱,现在应该回赠自己的妈妈。
结语:
做营销的,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群体到底存在什么永恒冲突,你支持谁又反对谁,针对这个“永恒冲突”或展开谈论,或设计营销方案,用此鼓动人心,引发消费者参与。
ps:毕竟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