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无穷尽的新信息在产生,我们只要翻开手机就有无数条新闻映入眼帘,对于21世纪的我们而言,看新闻、听新闻,仿佛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新闻是什么,新闻又是怎么来的。
从过去到现在,新闻是如何产生的,又经过了怎样的传播后演变成现在的新闻了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在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佩蒂格里所写的《新闻的发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讲述了1400年到1800年四个世纪以来多个欧洲国家的新闻史,新闻如何在政治、宗教改革和社会事件中产生影响,新闻的娱乐性和时效性,记者的可信度,以及人们在新闻时代发生的改变。
罗马邮政系统算得上是当时人类文明中最成功的通信系统,奥古斯都还将注明新建日期的做法合规化,甚至要求记录派送的确切时间。只不过,这帝国邮政系统的创立显示出的却是政府权利对于信息的控制,正如书中所言“对新闻的控制是权力的本质属性。”
在信息闭塞的时代,人们渴望信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修道院以及编年史。其中编年史主要与宫廷权力中心有关,中世纪的编年史家提供了一种超前并非预期的发展新闻价值的概念,虽然他们是以宗教的角度来书写,但其信息应该是可信的,也被认为是可信的。但修道院作为信息网格之一,其信息的真实度有待商榷。
14世纪,教皇主要通过商人的力量来传送信息,因为密使的成本太大,可即便如此,维系庞大的信息网络,还是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只有统治者才有可能创立稳定的通讯系统,原因有二:第一,外交通信是主要的资源消耗,统治者收到的大部分消息都不必付费;第二,统治者可以对服务进行支配,为新闻采集分配必要资源。可随着战乱和黑死病的袭击,王室的财政和权威也受到威胁,处于萌芽时期的通讯系统就在1350年之后的一百年时间里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相对于统治者而言,商人在通信上取得了更加顺利且高效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他们对于信息传递的便利。不过最初的新闻对于新闻真实性有一定问题,尤其是传递信息的人本来就怀有不同的目的,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使信任也会为自己国家的安危考量,以至于很多信息存在夸张的成分。有些甚至造谣。
自15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之后,新闻市场才步履蹒跚地开始,可人们都奉行于一个极其保守的策略——热衷于出版最接近中世纪手抄本传统的书籍版本。但到了16世纪,他们开始开拓了新的市场,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市场。最早发现是在一群意大利各地跑生意的人,他们世故谨慎,通过卖新闻赚钱,他们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手写的每周简报。这也满足了当时一些人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获取最好的信息资源是一项政治需要。而新闻市场的真正变革来自新闻印刷市场的发展。16世纪印刷的新闻小册子是新闻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追求真实性和精确性的难度。
17世纪早期报纸的出现,而这时报纸的问题在于它并不太有趣,那一串串赤裸裸、不加修饰的事实让人难以理解,有时甚至不知所云。而报纸于小册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报纸的新闻报道方式很不同,每条报道不过几句话,不提供任何解释、评论或实况报道,与小册子不同,读者不知道这属于叙事中的那一部分,也不知道是否重要。因此,说服生活在17世纪的欧洲居民定期购买新闻出版物并非易事,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报纸流行起来的步伐如此缓慢。消费者必须被教导要定期了解新闻,而且他们也必须掌握理解新闻的工具。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打磨,尽力一百多年——直到18世纪末,报纸才成为形塑舆论的主要媒介。
如今生活在21世纪这个动荡易变的多媒体世界的不确定性中,我们也许更容易明白为什么类似的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似乎完全适用于这本书重点关注的四个世纪。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出现提供了人们许多机遇,但他必须在一个新闻传播网络已经发展起来的世界里有所成就,即一个权力圈子里的人完全熟悉的拥有标准、惯例和社会运力的方式。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刷业瓦解并重塑了这一基础设施,将新客户带入到了新闻圈,但并未完全取代现有的规范。这个时代的新闻媒体与我们现在的一样,都呈现出一种多媒体现象,而正是这一点也赋予了这一时代特殊的魅力。
换言之,新闻的媒介不断变化,但是速度、可靠性、内容把控和娱乐价值一直是主宰新闻商业的主要因素。现如今也不例外,短视频盛行,极速渗透进大众生活,成为当今新闻很重要的载体。追其原因,抖音、快手等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讯和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的制作更加快速便捷,传播速度更快,流通范围更广。更多的普通人民大众成为视频的制作者,大众自己是内容的把关者,对制作短视频的内容和价值更契合普通人的价值和需要,不同文化圈层的人也能找到贴合自己需要的视频,时长短内容简要也契合当下的快节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