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了,寝室变得冷清起来
有的外出工作、有的成功考研
也有的准备考公务员
还没有毕业,大家就已经渐行渐远
不在一个世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同学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
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1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刚参加完一个大学同学聚会,往日的同学们一个个全都变了样子。当年彼此之间相差并不大,但是现在再看大家简直天差地别,有的连续三年公务员没考上,有的却当了小老板,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升任部门总监。
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都已经完全跟读书时判若两人,突然觉得不认识他们了。
怎么会这样?
1.起始差异
产生这种感觉的人,往往忽略了起始差异
上学时,错误地觉得
既然出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
甚至是同一个宿舍
那么大家的水平就是一样的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我们深受应试教育的余毒
总喜欢用一种标准的量化去看待事物
在高中,或许人和人的差距
就是考试成绩上的一两分
但是到了大学
评判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维度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再也不必拿着应试教育的模具来比对自己
因此有差距是必然
同学一场才是偶然
■ 上大学的时候起得晚了
想着反正都迟到了,干脆别去了
■ 虽然知道不交作业会影响期末的成绩
只要不挂课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 有一个比赛可以锻炼自己
结果连报名表都懒得填
反正又拿不到奖,何必浪费时间
你还在打打游戏看看网剧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社会,等毕业的时候,其实已经和你有了很大的差距了。
这些没有被留意到的小差距,投射到以后就变成了大差距
2.选择差异
感觉毕业后和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也有可能是选择的差异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不过更多情况下
我们成了一头找不到风口的猪
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
远比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总是喜欢跟风
这个专业热门我就报这个
别人考研自己也跟风去考
别人考公务员自己也去报个名试试
反复的试错,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认真想清楚自己的方向
一旦走错真的就渐行渐远了
回看那些毕业后有所作为的同学
必定是目标清晰
并且持续在一个领域深耕
随着马太效应
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说不定十年之后,那些出色的同学
已经完成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已经攀升为领域的佼佼者
方向决定你人生的赛道
而能力决定你能跑多远
事实上,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远比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更加重要
3.环境差异
天天都有人
喊着逃离北上广
但更多的人
挤破脑袋地想去闯一闯
大城市带来的优势
不仅是眼界和环境
同时也有平台和资源
如果你的同事都很优秀
那么你不知不觉就会被他们影响
你老板的实力也影响着你的成长
■ 在小城市里
二十七八岁还未结婚生子
必定是亲友眼中的大龄剩男剩女了
此时,人们的生命重心开始转向家庭
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这可能成为你职业竞争中的劣势
■ 在大城市里
反而是剩男剩女最集中的地方
这些人到了这个年纪
往往成为了单位里真正的业务骨干
其中部分能力卓越者或许已经创业成功
不少应届生选择放弃家乡的铁饭碗
到一些背景优秀的创业公司去磨练
■ 一方面,比起小地方的公司
这里有着相对完善的管理和制度
合理的人员配置,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不仅仅是你的专业技能
还有你在职场中的软技能
计划、沟通、执行、管理
■ 另一方面,这样的公司
给你的发展机会也是巨大的
它所带给你的业务空间
给你带来的机会
这些就是最好的奖金
假如以后离职创业,你在圈子里积攒的 人脉和资源,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你起步晚
只能暂时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那也是一颗眼界开阔,前景光明的螺丝钉
2
总之
人和人的差距始于细节
而又被决策与选择放大
同时,自身的的进步和环境
都在持续地扩大着这种差距
如果你想获得你要的东西
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青春正好,别让抱怨和懒惰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