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书单|《重新定义产品》

“也许劣等的产品能够战胜优秀的产品,但劣等的概念绝对无法战胜优秀的概念”。


现如今,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唯有用概念重新定义产品,取得先胜而后战的优势,以此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这本书谈论什么?


本书作者金根培,韩国人,担任韩国CJ希杰集团、LG电子等企业的品牌开发、高级顾问工作。


本书中,作者结合众多案例分析,来证明”概念“之于产品的重要性,并总结出17条关于”概念"的法则。



向上滑动阅览


法则1:概念要”一以贯之“

法则2:概念力=必要性*差异性

法则3:用五感来确认概念

法则4:创造概念,要找到一个关键词

法则5:提高期望值,有助于提升概念吸引力

法则6:让”看起来好“的产品真的好

法则7:利与害都要关注

法则8:卖的不是商品,是一种哲学

法则9:象征,将概念推向顶峰

法则10:感官营销打造概念

法则11:卖概念,要先学会讲故事

法则12:卖概念是一场感官盛宴

法则13:用已知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概念

法则14:消费者的角度是概念的起点

法则15:卖概念,使推销成为多余

法则16:弄清隐藏的社会性需求

法则17:无视所有法则,打造属于自己的法则



首先,所谓”概念“,便是要展示给消费者们”不要其它产品,而是必须购买本产品的理由“。


消费者通过语言来了解概念,通过五感来确认概念。如果想要消费者购买,就必须要把购买的理由积极地展现出来。


所以,企业需要提出作为“购买理由”的概念,使之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一致,从而引发“购买行为”。


那么在“产品过剩”时代,企业需要通过“概念”,在同质化中寻找有效的“差异性”,为消费者带来高价值体验。简言之,通过”概念“创造价值。




为什么谈论这本书?


”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定位,但这个词很复杂,本质是通过语言和感觉符号让消费者产生对特定产品的认识。


所以,书中的案例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更深刻地去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和价值。


诚然,没有绝对的理论可以实现书中经典案例的再造。但不可否认的是,书中的案例值得借鉴和思考,书中的法则对企业的品牌营销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阅读延伸


书中写道,所谓的”品质暗示“就是为了能够让产品看起来更好而设置的因素。“看起来优质”的产品是通过语言和感觉符号来实现的。比如:注册机构的认知、品牌名、价格、原产地、广告文案、产品设计、包装等。


以”太二"酸菜鱼为例,试着去解读它是如何通过“品质暗示”,让产品形成“差异性”,并且看起来更好的。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甚至在上菜的同时,服务员也会喊出「酸菜比鱼好吃」的口号。毫无疑问,这种一以贯之的品质暗示,不但在同质化中寻得”差异性“,也确实让消费者感知到太二的酸菜鱼更”好“吃。



不妨做一个投票实验,看看彼此之间的想法:



甚至你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哪一家餐厅的”概念“是最没有价值的。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