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当如是也!"他且做到了。
人言韩信能屈能伸,殊不知刘邦是老师。
民族智慧的源头之一
文/海纳百川8090
人性的几大弱点,刘邦一个都没有!五千年历史,恐怕也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活得如此“收放自如”的人。
一、不拘泥“面子”:侧重实效
父亲被项羽绑架,以“烹杀太公”相威胁。刘邦却嬉皮笑脸地回应:“我俩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煮了别忘了分我一碗汤。”这话看似无耻,却用最市井无赖的方式,瞬间化解了对方的道德绑架。在他眼里,手段难看不重要,有用才行。
二、不执着“形象”:只求生存
逃命时为了马车跑快点,他几次三番把亲生儿女踹下车。可坐稳江山后,又把父亲和家乡父老接来享尽荣华。他贪生畏死,却能在大限将至时拒绝医治,坦然认命。他从不被“英雄”或“隐士”的人设绑架,生就狼狈求生,死就痛快放手。
三、不相信“规则”:谨遵时势
秦朝律法严苛,他敢放走囚徒,自己落草为寇;面对项羽分封的规则,他转头就撕破脸皮抢地盘。进咸阳后,他能忍住财色诱惑,与百姓“约法三章”。规矩对他而言,是可用则用、无用则废的工具。
四、不陷于“身份”:角色自由切换
当小吏时,他是和屠夫、吹鼓手厮混的街头混混;当了皇帝,依然能骑在大臣脖子上开玩笑。但需要冷酷时,他既能咬牙封韩信为王,也能转眼将其铲除。市井无赖和铁血帝王的身份,他切换得毫无滞碍。
五、不纠结“得失”:拿得起放得下
他一生大起大落,屡战屡败,但每次惨败后都能拍拍土重来。得到天下后,他在《大风歌》中流露的不是得意,而是功成后的孤独和隐忧。临终前,他不恋权、不求长生,洒脱放手。他从不执著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永远只着眼于最核心的目标。
刘邦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他彻底超脱了人性的弱点,将矛盾的人格特质运用到了极致。
活下来,才配谈仁义道德。
项羽输给了"霸王"两个字,而刘邦,什么名号都能丢、能捡、能用——水没有形状,所以装得下整个江山。
偶然,往往都是必然的。
所以自然而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