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的孩子,都藏着父母的用心良苦。

“起跑线”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人的成功,不管是良好的成绩,还是幸福的人生,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有一期《极限挑战》,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8年高考前的100天,《极限挑战》的成员们走进了上海崇明中学,开展了一次特殊的高考誓师大会。
在足球场上,高三的同学们排成一条直线,节目组准备了六个问题。

如果回答“是”的,同学们就向前走到下一条线上,回答“否”的则留在原地。
六个问题分别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六个题目结束后,原来统一的起跑线已经大大不同,有人遥遥领先,有人依旧站在原点。

节目组继续宣布游戏规则:每个人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开始,一起跑向终点,努力跑,因为只有前20名的人才能获得奖品。
于是,同学们集体跑向终点,而起跑线靠后的同学们,唯有拼尽全力才能挤进前面的队伍。

最后,选出了全场幸运又努力的20名同学。

而体育馆外,更多的则是没有入围的同学。
什么样的孩子会是这场跑步比赛的赢家?换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也许正如一个男孩所说的:父母给的优势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促成最后的成功。

什么样的家庭,盛产学霸?
个人的努力,包括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自控力、情绪力、抗挫力等等。
父母的优势呢?如果你认为,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助力仅仅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项研究高考状元家庭的调查,很多高考状元都是来自于教师家庭。

为什么教师能养出超级学霸?
心理学家们分析,那是因为教师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怎么样创造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氛围。
即便不是教师,那些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家庭,也有可能培养出成绩比较优秀、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孩子。
节目的最后,六个成员参与了同样的游戏。
前五个问题念完,这些大家眼中熠熠发光的明星依然站在原点。

直到最后一个问题“18岁时,父母是否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出来,其中三个成员才迈出了第一步。
孙红雷说:“我父母对我的赞赏,所以我从小就很有自信。”

父母的鼓励,造就了自信的孩子。
来自于父母的爱、支持和赞赏,能够为孩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前路布满荆棘,孩子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面对。
除了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大力支持,家长能做的还有自我成长、言传身教。
回顾历年学霸的采访,我们也会发现,言传身教对孩子成绩和成长的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2019年以613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她爸爸每天16:30以后就关机,专心陪孩子。
2014年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也许有家长会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为了孩子,我在家都不能玩手机、看电视?”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重要神经组织,当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大脑像照镜子一样,把他的行为映射进来,你就会做出跟他一样的事。

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一路砸钱将孩子送进名校,但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家庭环境,比如良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学习力的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所有父母都能提供的。

来自百位清华北大学子的家庭教育秘籍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压力是巨大的,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有家长。
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有处在升学期孩子的家庭,每个人的毛孔里都堆满了焦虑,我们常常能看到类似“陪读妈妈心脏病发作”、“高考前家长崩溃”、“高考后离婚潮袭来”等新闻。
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高效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日养成的,而是得益于细水长流的日常维护。
那么,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如何为孩子营造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家庭氛围呢?
这一次,未来春藤邀请到了中级教育规划师、清华大学学子家长Dora老师,给大家带来这门《学霸是如何养成的》课。
Dora老师采访近150位清华北大学子的家长后发现:优秀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惊人的相似。
在课程中,Dora老师将分享来自百位清华北大学子的家庭教育秘籍,手把手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为什么跟Dora学?
她是教育规划师,深入研究教育与心理学,懂教育、懂规划,为众多的学生家庭提供教育学习规划指导服务。
她是清华大学学子的家长,拥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深刻了解在学霸家庭教育的实操要点。
她采访上百个清华北大学子家庭,并将理念应用于学生培养,取得可人的效果。


登录春藤家长APP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