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所老房子。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只要走进去,时间就会静止,人群也将消失。它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 题记
1.
麦先生第一次打动我的时刻,是我们还只是朋友关系的时候,聊短信。他发来一个信息,说,“我在外婆家里,坐在她的摇椅上,想起很多以前的事。”
对于一个很容易将语言图像化的人,那一刻我好像可以想象到那个房间的样子。应该是在一个窄窄的阁楼上,有一些日光斜斜地照进来,那束斜斜的日光里,应该还有凌乱飞舞的灰尘。
很多年后,我成为他的妻子,第一件事就是他带我去他外婆家。是一个很老的房子,暗暗的,有两层。一楼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厅堂,有拜祖先的灵台,有牌匾,有很多装在镜框里的旧照片。左边有一个很窄的楼梯,几乎是要攀爬才能上去。很多年,我都几乎没有上过二楼。唯一的一次,他带我上去了,我看到了他当时说的那个小房间。他一定不知道,他是在这个房间,隔空触动了我。
因为我总是觉得,念旧的人,会自带一种,形影相照,孤独的形象。如果现世丰满,又怎么会,像一个拾荒者一样,留在过去的感触里。孤独,永远是连接两个人的一扇门。只是我们路过很多门,只有一扇,在对的时刻,向你轻轻打开。我并不喜欢念旧,因为它让我们有牵绊而裹足难行。但我无法抗拒孤独。我无法抗拒,一只念旧的刺猬,和一个孤独的人。每一个孤独的人,都只是在那条寻找归属感的路上,匍匐前进而已。
2.
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一位从纽约回来的Designer。一开始只是合作一个项目,后来吃饭聊天,才觉得一见如故。我们发现我们是同一所大学的,我们发现我们共同认识学校里的某一些人,我们发现我们在同一天到达京都,我们发现我们都很喜欢某一种摄影风格。性格里都有些随和的自我。
最感动的一段,是她告诉我她在修葺她外婆的老房子。她解释道为什么她选择从纽约回到广州。纽约,对一个designer来说,机会那么多,那么不容易才立稳了脚跟,为什么要回来呢?她说那时候其实是孤单的,然后就听到外婆病重的消息。她回来了,外婆也去世了。然后她也就没有离开。再然后,她决定把外婆的房子重新设计一次,重新变一个样子。她保留了外婆很多的旧物,热水瓶,旧风扇,旧电视机,墙面翻新但仍旧刷成温暖的颜色,地砖是怀旧的花纹。她打通了一面墙,将客厅扩大,厨房也处理成半开放的。然后做了一个很大的幕布,可以不断回放老照片。周末的时候,家人们仍然来这个房子聚餐,自己买菜,自己做菜。以前,我们都是因为老人家才会有亲戚的团聚。老人走了,这个房子,继续承载着它的意义。
在那个小小的拉面馆里,我听完了她的陈述,看了她分享的照片。关于时光,关于团圆,一个老房子,可以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就好像北京路的歌莉亚,每次去这个被翻新了的骑楼,都好像去膜拜了一些雕了画的旧时光。
其实念旧与寻找归属感,有很多方式。主动翻新,就是其中一种。
3.
从前我有一个葡萄牙大老板,是一个性情中人。我们是因为那部叫做《Search for Sugar Man》的纪录片聊起来的。我们都很喜欢纪录片。“有时候真是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那些没有逻辑的真实的故事,比电影,比小说,要刺激得多,可塑造得多。
聊着聊着,我告诉他我其中一个人生理想,就是给我爸拍一个纪录片,我要纪录他那些,毫无逻辑但值得让人膜拜的故事。他双眼发光,立刻打开电脑,让我看了他给他的家族做的一部纪录片。当时我们的车塞在高速路上,月光升起来。他说,你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我认识一些导演,我会帮助你。
这位大老板后来离开公司回了葡萄牙。我们偶尔还会联系,偶尔他来中国,我们还会见面。每次见面,他都还记得那段对话。他总是提醒我,记得要去做。
其实念旧与寻找归属感,有很多方式。主动纪录,就是其中一种。
4.
在大理的边陲小镇喜洲,我认识了Jasmine。因为她,又认识了林登夫妇。
离开公司的时候发集体告别信,司空见惯。但我唯独看了她的信,决定留下她的联系方式。即使那时候我们完全不认识对方。
然后在很长的日子里,我们虽然有着彼此的微信,但从来没有交流过。直到我要去大理,想起她朋友圈经常提到的一个老房子,想去看看。然后她帮我安排好了一切,我们住进了“喜林苑”,一个白族建筑风格的老房子,以前是富商的家,背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早上是无以伦比的日出。
我和她终于见面了,约在喜洲四方街的小食店。听她讲她离开公司,然后来到大理帮忙经营“喜林苑”的故事。听她讲林登夫妇,从斯坦福博士,一路向西,变成大理的民宿主人的故事。听她讲“喜林苑”从富商的家,到政府随便改造的幼儿园,到今天被修葺过后的样子。一个叫林登的斯坦福大学博士,来到大理,爱上了一所老房子,然后变卖了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投入在这所房子的翻新上。
“三十年前的十二月,我暂别了北京大学的校园生活,跳上了一趟驶往新疆的列车。我的那本类似于护照的旅行许可证上,除了一枚西安的印戳以外,再无其它。公安局禁止我前往陕西以西的任何地方,所以我的旅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如同偷渡进入一个国家。”
他就是这样来了,然后留下。因为觉得“古老的建筑和物质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多多少少能够帮助当地人克服这些弱点,,激发人们的团结性,并为他们提供一种关于过往记忆的有形载体”,所以做了这样一件事。后来做出了一些名气,有不同的人找他修葺别的老房子;然而他对于每一个房子,仍然精挑细选。他的原则是,必须是那个地方的人,也很想保留老房子,他才会去做。
再后来,这个房子吸引了世界上一些不同角落里的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加入管理团队。你怎么会想到,在外企工作的一位品牌经理,也会放弃工作,来到大理的一个老房子里呢?
我们旅行,有些人一直在找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灵魂。——Anais Nin
他们天各一方,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家。
念旧与寻找归属感,有很多方式。经营和保护你认为值得珍惜的别人的旧物,就是其中一种。
5.
也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所老房子。无论外面世界如何变迁,只要走进去,时间就会静止,人群也将消失。在里面,我们就是那只,念旧的刺猬,孤独而不可接近。
它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只是我要感谢,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人。他们的故事告诉我,即使那所房子老去,即使人去楼空,即使我们是孤独的……即使我们变成了一只念旧的刺猬……
我们仍然有很多方式,很多出口。我们仍然会,找到自己的归属。
那么,你的老房子呢?
最后,送上一首歌,李荣浩的《老街》。
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放不下熟悉片段
回头望一眼 已经很多年的时间
透过手指间看着天
我又回到那老街
靠在你们身边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