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提前一天到了北京,花五分钟接受现实,然后迅速预订值得打卡的青旅,搜索附近的24小时书店,艺术纪念馆,博物馆。
想要一个人在城市街头走一走的愿望,猝不及防的就朝我直奔而来。
第一个地方,我去了〈纸上声音〉,推开门我就看见柜台上趴了只黄色的猫,把自己铺散在柜台上,一点不在意结账的顾客。 二楼藏了扇小门,是间颇有情调的水吧,老板娘跟我说刚烤出来的蛋挞,被我婉拒了。
水吧很小,倒是一步一景,没有相同的座位,也没有相似的场景。配合着慢悠悠的音乐,昏黄灯光,空气也开始暧昧起来,窃窃私语的情人,平板电脑前头也不抬的白领,还有隔壁桌看不清脸,但能听到他书页翻动声的男孩。
我挑了面对墙的位置坐,抽了本书做掩护,然后心安理得开始窥探四周。
白桃乌龙太甜,若不是这环境,估计茶也是卖不出去的。
身后那对情侣起身离开,水吧老板娘的灰猫爬了上来,倒是一点不怕人,兀自在软踏踏的椅子上睡了过去。
钻进胡同口,我想起电影〈邪不压正〉里面的场景,自行车、大褂、举着冰糖葫芦到处跑的小孩、还有寒天里热腾腾的烟火气。这是属于北京的胡同儿,也算是老北京走不出去的情怀。
维修工人在鲁迅博物馆门口拉扯电缆;背着儿童书包的婆婆慌忙追赶裙角飞扬的女童;戴着大墨镜渔夫帽的游客对准牌匾打横举起手机;玉器店老板搬出竹椅眯起眼睛躺在门口乘凉。树影摇晃斑驳,投射到灰白墙和柏油马路上,人们在光与暗中穿梭。神色匆匆,各怀心事。
晚上回来想起来没买皮筋,沿着金融大街想碰碰运气,结果连一家奶茶店都没有,晚上的金融大街显得很肃穆,全然没有南锣鼓巷的热闹气儿,每栋楼都有几层亮着灯,像是从夜色中挣扎探出的点点星光,一层大厅炽如白昼,只有高耸石柱和巨大吊灯,厅内却空无一人。单从门口经过我都忍不住要屏息。街上没有多少行人,来往车倒是不绝。我一看时间晚了赶紧扫了辆单车蹬回去。
这一天走走停停,没到“经典”的景区,也没拍几张照片。去最近的博物馆,累了就往咖啡馆里钻,捧着果茶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坐上回去的车,我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好像那些美好、让人惊喜的巧合和相遇,不过是自己编织的一场梦境,全然洒脱,把自己演示的一分不留。
然后,我就又是长久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