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第三章

自然界与社会事物都是在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着,人类身体的新陈代谢是一个不住相的发展过程,可我们的思想为什么要住相呢,心住世间诸相,六根不净,自然欲望不断,贪念从生,痛苦不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应该是不断自省,检讨自己,不应是对别人评头论足。内省,也许是自我跟上自身机体与思想变化的唯一办法,因为内省是思维的作用,而思维的速度与光速是一样的。

 对于在宇宙间无为法孕育下,规律作用下的自然而然和“我”这两个概念或是事物,佛祖如来是怎么看待的?又是通过怎样的演说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呢?我们且看佛祖如来对须菩提的对话,从中我们就会找到至理的答案。佛祖如来对须菩提说:“须菩提!若菩萨虽以无量世界的七宝行布施,因心著相,故所得之福,虽多但有限。若复有人,心不著相,知一切法无我,时时忍,事事忍,坚持耐久,忍之又忍,以至忍而忘忍,无我始得成矣。如此则此菩萨所得功德,比前菩萨所得功德要多的多。为什么是这个缘故呢,因为有离相的因,则得殊胜的果,然而菩萨不受也。”

《金刚经》就是这样平易近人,它没有讲多大的道理也没有讲多深的哲理,它只用世间最世俗的语言与最真实的事情告诉你这样做的好处。在这一段中佛祖如来又用了世人最容易懂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福德相较论来说理讲法。这是佛祖如来第八次用福德相较论来告诉世人离相修行的好处。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几个重要的概念词,一是无我,二是忍,三是不受。我们将一一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解释,其实这三个概念对于活在当下人们是极其重要。世人就是太自我,不能忍易冲动,受之不该受的,所以才会苦难不断。 对于“我”的概念我在前一节已经有所阐述,而“无我”在佛学中是什么意思呢?无我,又作非身、非我。凡夫认为心身中存在个“我”,这个我通过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具相的行为来感受“我”的存在,或者认为“我”就存在于色、受、想、行、识中;而这种自我感觉,正是对身心错误认识。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书《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说到: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现象组成,物质叫做色法,精神现象叫做名法。色法、名法都是在非常快速的生灭着,一弹指间,名色法就生灭了上亿次。这里的“非常快速的生灭着”就是时刻在变化,机体细胞每一秒在变,思想活动每一秒也在变。 同样,人也是由色法(有机体)、名法(思想意识)构成,这里面没有恒常不变的我,没有恒常不变的思想。组成人的这些极其细微的色法与名法,一直都在那里不停的刹那的生灭着,根本就找不到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也找不到一个叫做‘我’的实体存在。“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刹那不停地变化著,既有某一阶段的微小量变,也有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质变,质变也就是所常说的轮回,这中间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其实人类早在类人猿之前就存在过,史前文明就能证实这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侄儿: 2017年十一月二十五号,农历十月初八。爷爷奶奶出车祸了,爷爷过世。 匆匆忙忙赶回来还是没能见到你最后的...
    秦雍永昌阅读 357评论 0 0
  •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重庆的程小姐,提着蛋卷去上班,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过来讨要。程小姐还没反应过来,男孩的手就伸了过...
    almgh阅读 487评论 0 0
  • 1、今天回访了2个面膜体验客户,一个未收到,一个还未使用,就聊了一些日常护肤的话题,询问近期的皮肤状况,增进沟通。...
    芬小兰_阅读 108评论 0 0
  •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当时两个人都当成一个笑话,并没有在意。过后的我却真的在想,什么样的生活才...
    小坎儿阅读 9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