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把握爱与规矩的平衡
很多家长认为,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养成孩子的娇气、任性与自私,而过于严格要求又怕妨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的培养。家长该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呢?
爱与规矩其实有着同样的作用,爱与规矩相结合的教育,才能把孩子教育成适应社会、有自信、有安全感的人。《指南》中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内容反映了对家庭、幼儿园、社会在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作为家长应将关爱与规则结合在一起,爱之有度、规则有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首先家长要“立规矩”
“立规矩”就是要在家庭树立一套准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不能做,家长要带头遵守这些准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能够独立按规则来做时,家长要适度撤出、减少控制,要充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成为孩子的朋友,共同建立规矩,共同遵守规矩。
家长要在爱与规矩中寻找平衡点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表现为权威式和专制型,还有的家长表现为忽视型或放任型。前两者属于过于严格、高度控制的教养方式。这样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后两者属于散养、任由发展的教养方式,这样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少替别人着想、缺乏责任感、藐视权威。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为民主规矩型,即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又要求孩子遵守规矩,及时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遵守。对孩子的良好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不良行为要制止并表示出自己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时间节点要把握好。对孩子表现出的热忱和爱心,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并与孩子共同讨论问题。这种情感上接受和温暖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善于形成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自身在儿童教养方面的特点,在爱与规矩中寻找爱的平衡点,真正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
让我们在爱与规矩中找到平衡点,并运用智慧、行为具体的实施,把孩子培养成自信大方、乐观好学、适应社会、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