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今天之前,是真的不知道蒋劲夫是谁……
所以这段虽然不长的感情,还是花了很多时间捋了捋,不过也都是一些当事人的微博而已。
除了感情开始的时间,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参考价值。
倒是蒋劲夫今天的一则声明之后,很多高赞评论彻底震惊了我。
这则声明是明显承认了自己的暴力行为和对女方造成的伤害的。
故意伤害的事实算是清楚了,但评论却让人大跌眼镜:
总结起来,不过两点:
一、女方行为不检点,该打;
二、打了日本女人,我骄傲,我支持。
打人的施暴者因为被害者身上的“不完美”,竟然摇身一晃,几乎要成了民族英雄?
真是魔幻的现实:故意伤害居然成了家暴?被打者成了错误方?施暴者竟然情有可原?
我们就这么轻易地宽容了一个施暴者?
但其他国家永远不会。
“不能打女孩,就算用一朵花也不行”
11岁、7岁、8岁、9岁半……
不同年龄的男孩,拥有不同的梦想,但面对喜欢的女孩,他们可以轻轻的触摸,可以做滑稽的鬼脸,却永远不会选择用暴力去伤害她。
因为“不能打女孩,就算用一朵花也不行”、“我是男人,不可以伤害女人”。
在孩子的世界里,女人是不能被伤害的。
只是孩子都懂的道理,到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有了千百种的辩解方式:
“她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女孩,活该挨打!”
“天天去夜店,要是我女朋友,我也打。”
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受害者如此苛刻呢?
我们对“完美受害者”的坚持,只会让所有的犯罪都有情可原了。
因为谁都不是绝对圣人,当聚光灯聚焦到一个人的身上时,透过那些被伤害的淤青和伤口,谁的身上有能没有几个黑点呢?
处理问题的方式,并非只有暴力一种。
是非对错的评价也因为角度立场的不同而微妙的变化。但当选择暴力的那一刻起,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
还有更可怕的言论:
“都怪他太爱她了,为了她付出了那么多。”
在国人的意识里,我们太容易把爱和伤害等同化。
小的时候,纵容男孩揪女孩的辫子,觉得这是种懵懂的情愫。长大后,宣扬小混混们站在门口用贬低来羞辱女孩是“霸道总裁”式的喜欢。
但真正经历过的话,你就会明白,当你孤身一人面对的时候除了反感,就是恶心。
爱,要有爱的样子。
而爱的底线就是,我舍不得伤害你,哪怕我手里握着刀,刀刃就抵着你的大动脉,而你正要选择离我而去。
所以分手,不仅能够见人品,更能够见真爱。
“你爱一个女人,你爱一个男人,然后,分手的时候到了。于是,这个时刻显示了一个真正的人。分手的时刻表明了一切,因为它是最高潮。如果你抱怨、犹豫、不情愿,生气、使用暴力、破坏,你就根本没有爱过那个人。”
印度当代著名哲学家奥修如是说。
当伤害已经造成,就别再用爱来做遮羞布了,因为你不配。
最后,提醒一句,爱得迅速而轰烈的人,不一定是你的良人。
看了蒋劲夫的这段爱情,开始也算得上轰轰烈烈了。
微博告白恋情、纹身示爱,然而只存活了短短几个月而已。
女方宣称男方暴力伤害,男方友人出来抨击女方作风有问题、拜金撒谎。
所以,恋爱还是要慢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