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对自己和社会的最高追求。从懂得自我实现的意义开始,逐渐体会到故乡、职场、自由和理想是人生重要的四个象限,它们的实现高度极大地决定了自我实现的质量。
我是一条不正经的分割线
【故乡篇】
小时候,故乡是每天走过的乡间小路,是雨后黏在鞋底的泥泞,也是走过泥泞抵达目的地后大人们推杯换盏时客客气气的寒暄,更是寒暄时与小伙伴互相偷瞄的迷之微笑和半小时后一起玩耍的神秘游戏。
幼时的启蒙是父母的放养加上偶尔的敲打,放养是随性放养,敲打可是真敲实打。倔强时,一毛零花钱能忍着几个月不花,在老娘一次次追问中报以傲娇的回答,换来她微微的泪光和对生活的小小感叹;调皮时,虽不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但上树抓鸟下水捉虾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总会矢志不渝不怕麻烦地为自己招来一顿顿打。
少年初长成,故乡是中学时代县城和乡下拥挤的小巴。在广场舞还没有兴起的年代,油腻猥琐男和厉害泼辣的大妈在一个小巴上总会为了争上一席之地不断上演着相爱相杀。也有修养良好的君子和淑女们为了世界和平据理力争,却一遍遍证明着自己在吵架方面欠缺才华,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只配沦为"战五渣"。
青春期时,嘴里常念叨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幻想着通过高考可在未来凭一己之力振兴天下。时常约着三五好友花前月下吟诗三首似乎很文雅,顺便再情窦初开懵懵懂懂地梦见才华横溢的她。每次考试之后,老爹鹰派的思想政治课总能在鸽派母亲的灶台前融化,却也激励着不断上升的成绩并提醒着做事不能浮夸。
青年时,故乡是走进大学后回望家乡时的心中破败景象,是初步掌握专业和现代理念后对家乡蒙昧小老百姓的深刻体察,是春节时和发小有几句没几句尬聊冒出的烟圈,也是相聚吹牛时的好友同窗和七大姑八大妈。那时候,我们开始有些想法,但慢慢变得不爱说话。
工作后,我们走出了山村,走出了小城,褪去青涩,在现代工厂或写字楼里聊着区块链,分析着股票涨跌,思考着行业趋势,也认真做着职业规划。职场顺利时,我们认为自己年轻帅气有才华,成为VP或者一代大咖根本不是神话。我们望着月光下绚丽的东方明珠塔,再摸摸下巴,自以为魅力十足地调侃隔壁性感的Monica。
然而在职场里,我们并不真正懂得游泳,但我们懂得读书自强,也学会请教职场“老流氓”。后来,我们晋升,我们投资,我们创业,我们经常扮作大咖,却又越来越少回家。
当我们为了职业和事业奋斗的时候,故乡也变着样。我们的乡愁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从前模样的怀念和过去时光的感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清楚了家乡落后的秘密,却无太多资源改变现状。
我们逐渐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平凡,手中匮乏的资源,提醒我们驱散现实的迷惘;奔三奔四不大不小的岁数里,我们拿起保温杯,开始注重健康。而那些不堪过往,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在故乡疗伤。我们终于学会与过去和解,并开始自嘲岁月芬芳;
故乡的温补,让我们焕发新的力量。我们与奋斗者为伍,我们逆风生长,我们走向前方。
2018年3月于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