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开始写文章,但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却迟迟上不了轨道。
那么,对于一个写作新手,在不会使用诸多写作技巧的情况下,将文章写出彩的最重要元素是什么?
答案是唯一的——真情实感。
01
今年4月下旬,有篇文章《我是范雨素》,在网络红极一时。
作者范雨素,44岁,来自湖北襄阳,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
凡是养过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是怎么护崽。同理,人是哺乳动物。抛弃孩子的女人都是捧着滴血的心在活。
文章语言真实质朴,毫无粉饰,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巨大力量。
文章在发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引来了10万+的点击量,一时间,溢美之词也纷沓而来:
她提供的与其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不如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
文章击中中国社会的痛点,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倔强而柔韧的生命对底层“苟且”的记录;
余秀华第二;祖师爷赏饭吃……
在众多跟风评论文章中,原凤凰网新闻主编王路的评价,最为中肯。
他在其公众号“王路在隐身”4月26日的文章中写道:
范雨素是有天分的。但我们往往会因为感动,去把一方面的天分夸大到种种方面。在我的理解是,范雨素文章的好,主要来自她独特的人格魅力,而非文笔。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生活比写作更重要的原因。
范雨素写的好,在于她的真实。
她的文章里流淌的是她的生活,而她只是将这份真实如实复制。
02
持此种观点的作者并非少数。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舒明月称“对此观点,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只要对人性的共通之处,对人类的共情能力有基本的信任,你就可以确定:将自己真实而细微的情感流动记录下来,一定可以打动他人。
并举一事例:
数年前帮一个小侄儿修改作文,他写自己给隔壁伯伯的电脑下载安装QQ,这样伯伯就能和儿子、孙子视频聊天了。文章收尾的一句竟然是“低下头,我感到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
一番启发之后,小侄儿最后将结尾修改成了:“真高兴能够帮伯伯装好软件,让他看到千里之外儿孙们的笑脸,慰解思念。伯伯一连声地说着感谢,夸我厉害,倒让我觉得有点大惊小怪了。其实电脑操作简单,却又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空我一定教会伯伯使用电脑。”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感觉不敏锐,而是我们自小被一种粗糙的表达或者很多隐秘的教条束缚住了。
03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出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首先,要有感情。
当然每个人都有感情,幸福、苦闷、狂喜、愤慨、悔恨,林林总总。
这个有,是指,对自己感情的感知能力。
人类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好的文字,好的作品,总是能不分国界,不分地域,将那些感情在读者的心底唤醒,让人感同身受。
所以,每一个打算写字,并且打算写好字的写作者,都要有觉察自己内心感情流动的能力。
其次,要做记录。
很多时候,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感情最为充沛的时刻,不妨用纸笔将那份情感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很多人担心,自己的生活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时刻。
想想炎炎夏日,燥热难耐时,吃到第一口雪糕时的心情;
想想寒风刺骨,踏进家门后,眼镜被糊上一层白霜时的温暖;
想想求学之路的艰辛,初为人母的欣喜,大功告成的雀跃;
亦或者,无聊时胡思乱想,马桶上的哲学家思考人生宇宙时的慵懒及有趣……
做个有心人,发现自己情感的流动并记录下来。
最后,要持续输出。
真情实感人人有,但并非人人都能写的出来。
有时会言不达意,有时会夸大其词,总有“有时”。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一个字——写。
不停地写。
词穷了就去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妙笔生出来的花。
而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不如就从命题作文开始:
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宠物、记快乐的一天、记难忘的一件事……
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将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请记住,我们不是文字的创造者,我们只是情感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