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与常人相比,输出自己的思想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换言之,现在的我特别不适合从事写作。然而我偏偏爱好写作,也离不开写作。于是常常因为写作,我陷入自作自受的境地。
(一)
“写作是我的爱好,也是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工作中的写作,可以借助他人:口述要求及大意,他人写出初稿,自己再修改定稿。对于作为爱好的写作,显然不能假手他人,只能自作自受。”
写下这段话后,初始感觉“自作自受”一词用在这里有些不大妥帖。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十分妥帖:既有自作自受的通义,又有自己写作自己享受的逸义。换句话说,是既有难受,又有享受;两种感受都是真实的。
然而,事实上两种感受的分量大不一样,常常是难受多过享受。原因是帕金森病不但导致思想输出的困难,还引发记忆力的衰退;刚刚想好的一段话,待输出时又忘记了一大半。另一方面,因记忆力下降,导致大脑中贮存的词汇量的减少;对于想表达的思想,总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词语,有时简直令我发狂……
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自作自受呢?为了反抗疾病的入侵,期待奇迹的出现吗?为了反抗命运的无常,希望逆风翻盘吗?
是或者不是?这是个问题。
(二)
正如运动可以延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恶化趋势,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我相信写作可以延缓记忆力以至智力的衰退,保持与周围人群的正常交流。换句话说,我希望写作可以使我晚一点成为行尸走肉。
事实上,虽然动手动嘴很艰难,但每次写作完成后,反抗带来的愉悦感确实令我迷恋……
然而,帕金森病号称不能治愈的绝症,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对此,我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当一些好心的朋友推荐某某疗法、某某专家可以治愈这种病的时候,我内心是不相信的。对于好心被辜负的朋友,我只能默默的说一声抱歉。
当然,我相信科技的进步,总有一天会突破对这种疾病的保守治疗,找到根治的方法;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但目前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治疗,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
反抗命运的无常,更不是我所敢奢望。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家父生前常说:“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渐渐近死路。”
两种说法,雅俗不同,立意不同,境界不同。但都是浓缩了人生壮年时期各个阶段应当达成的目标,共同指向人生年届五十命运已定的结局!
两种说法,我自幼耳熟能详,成年后更是深切体会。因此,如今面对无常的命运,我怎么会生出反抗之心?又怎么会奢望通过写作实现逆风翻盘?
(四)
为什么要坚持自作自受呢?
为了坚持。为了能作。
为了让这世上几个关心我的人,知道我还在坚持,知道我还能作。
(20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