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产后新生命的加入是最混乱的家庭关系存在的阶段。依稀记得老大出生让新婚的我们一阵兵慌马乱,陷入你家如何,我家如何(两种不同生活之争)的混乱之中。但是老二的到来让这段时期显得格外的漫长,严重到自己生气到当场晕倒,而先生居然会猜度我是“作死”。一度我以为自己抑郁了,也百思不得其解,学过心理学的人也能让自己深度抑郁这么久?
幸运的是在2016年的年末邂逅了呆萌写作营,听樊老师讲写作的方法,并且强迫自己不断运用完成作业,也慢慢自觉的把过程中的思维逐渐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看事情本身,问自己原因,找解决办法。
年后给爷爷奶奶拜年,奶奶夸小儿很懂得感恩,到家家务抢着做,心情很愉悦……反观在我们家奶奶总是一脸不开心的嫌三嫌四,因为一直催大儿少喝酒快吃饭。
今晨,先生控制不住情绪,骂骂咧咧的嘟囔着:打肿脸充胖子……同时批评我苹果皮削得太厚。
以往我要么充耳不闻,直接忽略,但是负面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停留在我的身体里面,并不曾散去。或者带着情绪的反驳或者质问原因所在,结局自然不会完美,大家不开心,事情没有解决。
这一次,我笑嘻嘻回复他:关于我削苹果的本领只能到这个程度,四十多岁也改不了了。所以要么就让我这么削着,要么就麻烦你来削,如果因此影响了你的心情,让你生气,也只能是你自己想不开,和我没有关系。所以你生气是你自找的,我开心也是我自找的。本来处于暴跳如雷状态的某人只能怒极反笑,气氛一下子活了过来。然后我问:这两天什么事情不开心了?老先生方才说出来前一天我带老妈和三个孩子出去看电影,回来路上儿子睡着了抱的很累,老妈回来抱怨了。然后请亲戚吃年饭让弟媳妇不开心了,因为在饭店请客会让她以后请客成本提高。先生担心我做事吃力不讨好反落得被抱怨。
我告诉他:其实你妈妈很幸福,每天唠唠叨叨都可以和你爸说,开心可以笑笑,生气可以朝你爸发火,撒娇都可以。我爸不在了,我妈连生气抱怨的人都没有了。我心疼我妈!过年饭店请客也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我爸不在,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儿子动不动就粘着我,我也帮不上多少忙,弟媳妇有时甚至不在家里吃,有时即便帮忙也是绷着脸,妈妈年纪年纪一年大一年,快70的人了,张罗三桌人的饭菜真的吃不消。我心疼我妈,我希望她轻松一点,可以把她所在乎的人情做完,让她开开心心的。至于别人怎么想,我管不了那么多,事情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问心无愧就可以。瞬间先生的火气灭了,不再多说什么。
后来我又继续说了一些关于产后的事情。
我说:说实话,你不如弟弟会做人,会“拍马屁”。
*伟每天到家会甜言蜜语的问候爸妈,会说爸妈辛苦了,吃完饭,主动收拾厨房,让爸妈休息下。反观我们,我如果管了孩子,会落得埋怨“懒得要死,吃完饭都不知道收拾饭碗,真的把自己当成客人了?”;如果我忙着收拾锅碗,会被厚非“爷爷奶奶带孩子一天很辛苦了,也不知道体谅一下,把孩子接过来”,我只有一双手,如果我们可以分工,不会出现老人家种种抱怨的情况。我还记得每次出去参加喜宴也罢,出去短途旅游也罢,我从来没有吃饱过,不光要开车,到达目的地要带孩子,连换个手的人都没有。而上次在一起家庭聚会,飞抱着孩子,*伟赶忙赶在热菜上桌时,夹几筷子送到飞嘴边。其实就是很小的动作,能感受到被关心,被照顾的温暖,而不是一个人在苦苦奋斗孤立无援……
其实想说的很多,不便展开。产后的家庭状态和老公密切相关。对于带孩子的父母的理解和上班的妻子的理解同样很重要,言语上的感谢,和行动上的支持会让家庭的氛围更有爱。相反,如果老公处于恣意挥霍父母的照顾,无视妻子的辛苦,会让父母不满,从而把这种情绪集中对待到妻子身上。而妻子又何其无辜,凭什么要承担这么多?于是会理智上感谢父母的付出,情感上会认为父母是代替老公做的,事实上的感恩的心大打折扣,同时会自己觉得很委屈。所以有技巧的老公在沟通和调节家庭关系中至关重要。
一直找不到快乐的感觉,因为自己觉得委屈,找不到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只是觉得缺了那份担当。少了有技巧的提问,让很容易说开来的事情停留在“你以为”、“我以为”的阶段,而事实上大家都不知道。
问答式思维每天都会带来一些收获,曾经我试图把最近的一些想法归结到产后或者婚姻的角度去总结。纠结很久以后才归纳到思维角度,所有的感悟都是思维带来的收获:关于感恩和理解,关于感同身受,关于沟通的方法(现象、原因、怎么办),以及自觉运用以后带来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