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休五天假,在家打扫卫生、洗寝具、补电影和剧集、去海边运动,完完全全享受着心无挂碍,纯然活在当下的感觉。果然我还是适合拼命工作、拼命玩乐这样的生活方式,努力工作后的休闲时光令我更放松和自在。
其实,我是一个high点很低,很能自得其乐的人。简单的小事也能令我快乐,在别人看来麻烦的事,我亦是经历过就算,不回望,不纠缠。我总怀疑自己的生理结构和他人稍有不同,是自带快乐体质的人。大脑容易自动忘却许多不快记忆,容纳下的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小惊喜。
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一个快乐童年,留下的都是好的记忆。现在想来,如果我的成长中曾遭受过什么打击,唯一的是曾经的失恋吧。记得刚分手的那二年,整个人如常生活,象没受过伤害一样,背地里不知暗暗哭泣过多少回。倒不是舍不得,心里也清楚爱情消失的二个人,终究要走向分离一途,至于最终以什么方式呈现都不重要。只是悲伤,曾经无比熟悉的二个人最终竟成陌路,更多伤感的是那段无怨无悔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爱过一个人,无怨无悔地为彼此付出过。
年青的时候,以为自己有无限可能,对爱情和婚姻有着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时的我们,没想过要拼命赚钱,要学习什么,只是由着人的本性随波逐流,命运将我们推向哪里,我们就流向哪里。那些经历过的人,那些曾作过的死,那些曾许下的誓言,最后都流进时光的河里,消失于无形。
如今看来,过往的所有都变成培育我的养料,变成时光中的吉光片羽,那是我青春的一部分,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最终才成就现在的我。尽管现在的我,仍是一个旅人,漂泊在人生的路上,不知哪里才是终点。
我早已接纳这命运,属于我自己的,漂泊的命运。时常想,我是荒原中的一株草吧,一直不管不顾,野蛮生长,不管有没有关注的目光,有没有喝彩声,我依然是那株草,依然履行着生长的使命。
现在的我,内心依然无比柔软;依然泪点很低,容易兴奋;依然会因生活中的一点点温柔而欢喜;依然会因看李娟的书而不由自主笑出声来。记得最开始玩微信时,偶尔发心情到朋友圈,会有自以为了解我的人在下面评论我没那么开心吧。到现在有人看到我还一个人,会问是不是曾在感情上受过伤。被质疑得多了,我也会反思自己,我算是个阳光的孩子吗?想许久,得出的结论是:总体来说,我是个阳光的人呢。这个阳光不是指的只会傻乐,而是我确然是个自带修复因子体质的人。我的生理结构里确实容易忘却不愉快,容易激动兴奋起来,是个燃点很低的人。
这么一想,忽然对父母充满感恩之情,也许母亲当初怀我的时候,心情不错,父亲也对她好,父母相亲相爱,所以也影响了腹内的我。
仔细再想,我对生活的要求,真的不高,做喜欢的工作,读喜欢的书,结交喜欢的人。做任何事,我可以优先考虑自己,这种自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有的。因此,我感谢父母,也许正因他们能给我的只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代,无从管束,反而给了我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他们的无为而治,我才有做荒原上一株草的权利,就冲这点,我也感谢他们。
昨天看李娟的书《阿勒泰的角落》,惊叹于她对文字的娴熟运用,对小情小绪的精准捕捉,有几篇文章中也提到她的孤独和寂寞。她写在深山森林里的独行,写寒冷夜晚的辗转反侧,写那些植物和动物们,在如此贫瘠匮乏的环境里,她对世界的好奇心却无比丰盛,她也是一个能自得其乐的人。
我想,经过这些年的独行,我也变成了一个能自得其乐的人。既能融入社会,又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发现小确幸和小欢喜,是不是代表着我内心对这个世界依然有很多好奇心,依然无比炽热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既便是做一株荒原上的草,也不会寂寞吧?
世界这么广漠,宇宙如此辽阔,就让我做一株始终探索未知疆域的野草吧,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