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流中重拾文化瑰宝
__评《航拍中国·陕西篇》
从秦岭包容的绵延山脉到黄河主持的泾渭分明,从黄土高原沉积的风沙文明到盐湖低调的如花色貌,《航拍中国·陕西篇》将航拍镜头对准了这块国宝级腹地,50分钟的叙述俨然一幅重彩秦汉、浅绛唐明,工笔琼楼与写意文化齐飞,白描剪辑共水墨关山一色的蒙太奇版《江山如此多娇》。
文明格局的多方渗透
影片以电脑绘制的陕西导航地图可分为六个段落,分别以秦岭和黄河两条线索,娓娓道来了这片精神驻地的前世今生。镜头下,观众俯瞰到了黄河文明的盛衰兴亡;游览中,意识仿佛被拉回了九曲回荡的历史长廊。这可以说是现实主义最顶尖水平的展现,没有刻意的虚化,没有夸张的调色,那一幕幕珍奇异兽、悬崖峭壁、皇陵宫殿等尽收眼底、真实可信,自信而随意地将观众拽进银幕、代入其中。于是,解说词便承担起了一个导游的职责,与画面平行向观众补充常识的同时,气定神闲展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地位,并用将近10分钟对西安进行探索,利用航拍的庄重与神秘,传达出复兴之意------在长安衰落之后,一切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远年往事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它们转化为一种含而不露的文化格局,对后代的各种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例如解说词所提到的日本那样。
化境造物的时光馈赠
如果说文明是在衰落中被铭记,那西安的自然风光便是在时光中被馈赠。影片镜头翻越秦岭,以秦岭的珍惜动物为象征符号,传达出这片山川的无限价值;随后探入黄河流域,通过历朝文化外化陕西城市的残月风霜;紧接登上黄土高原,辗转于荒芜与生命力的碰撞。电影符号学的进阶使用,在拍摄素材的修饰下变成了一种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感染着观众。
瑰丽智慧的高度介入
影片压轴段落讲述了黄土高原和盐场,并在结束时响以气势磅礴的女声主题曲。压轴段落作为整部影片点明主题的核心段落,切入以黄土砒砂的荒芜和沙漠农田的干涸,表达出中国人智慧的高超。然而,航拍镜头作为上帝视角,又将这一概念升华,宛如天赐。
宝塔诗华美的世纪绝响
影片六个段落结构严谨,如同一首华美的诗歌,而几处主题音乐的使用,犹如为这华美的诗歌做了韵脚的转调,使得影片节奏上被赋予了更多变化,严谨而生动。第一次用主题曲转场在讲述钟楼之后承接汉江的地方,前者主音用了主题曲前奏的小提琴,后者接上前奏结束响起另一版本的女声吟唱。第二次用主题曲转场在黄河河曲后连接壶口瀑布的地方,这一次主题曲并未被切割,气势磅礴的女高音版本一唱到底,九曲回肠。
影片最后不断靠近壶口瀑布,多方位摄影壶口瀑布的激流勇进,这是对影片陕西文化最高的赞美,同时也升华了陕西之美的主题。航拍中国,俯瞰大地与江河,以高空视角唤醒国人重拾文化的信心,是它至高无上的社会责任;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震撼世界人民的心灵,是它作为纪录片存在的艰难使命。然而,无论如何,当最后直升机倒影在黄河中的镜头落幕后,影片在自我设定的特色上已经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