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偶尔单薄,大部分时候,因为有阅读的输入而显得更有厚度。
我其实是一个挺怕孤独的人。
“害怕孤独的人应该养一只宠物,小猫小狗什么的,至少养缸鱼或者养些盆栽吧”,朋友说。
可是,我养死了两只小乌龟,养挂了无数盆盆栽。
对于还在努力养自己的我来说,养狗养猫就更别考虑了,这跟养个娃没什么差别,要好吃好喝伺候好,要定期带去打疫苗,要多陪它们玩…要是生个病或者又被我养没了,那又是一件累心的事情,而我又比较心懒,于是作罢,不多生事端。在小区里瞎逛的时候对着各种品种的小狗流流口水,或者给朋友圈里的铲屎官点点赞也就足够了。
后来,对阅读逐渐上瘾,才发现书本是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东西。
它像拥抱,有镇定安神的作用。
有一段日子,生活没有重心,每天的无所事事让情绪变得莫名地焦灼。处于成长的时期,如果感觉不到自己的努力和成长,便会感觉惶惶不可终日,连远在另一个国度的朋友都察觉到我了无生趣的生活需要一些寄托和爆点。于是推荐我看书,甚至亲自为我选了很多书,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位朋友帮我养成了这辈子最棒的习惯之一。
最开始也是坐不住冷板凳,没翻几页书就又回到社交网络里,沉溺于微博、博客等碎片化信息。后来渐渐觉得书本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阅读有一种镇定安神的作用。因为投入到阅读中,忘却了焦灼的感受,从书本和阅读中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代替了焦虑。只要是能够有所收获,不论是新知识的掌握还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新认识,都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感觉到充实和快乐。时光悠悠,我变得更加强壮了,不负光阴,这是笃定的由来。虽然处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时代,读书不再能直接地改变命运,但是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和坚韧,生活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它很安静,不粘人。
被需要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躺在膝盖上、手里、桌上…指尖划过,有一种特别的质感,很多人始终无法喜欢上电子书,大概就是因为迷恋这种无可替代的质感。书本有一股特有的味道,有人喜欢把它叫做书香味,其实是油墨的味道,并不好闻,但是很多人因为偏爱,觉得这种油墨味香香的。倒是曾经流行过带香薰的书签,在书本里压久了,散发出一股沉沉的又淡淡的香味,像是泛黄书页里的沉香。
不被需要的时候,它是很好的装饰品。看过很多家装设计,也去过一些颇有特色的餐馆或者咖啡馆,发现不少地方的角落里、吧台上、天花板横梁处散落着几本或者陈列着一摞书,暖橙橙的灯光下,飘绕着沙哑的蓝调…店家主人的心意是被明了的,就是力图让来客有一个舒适、特别又雅净的就餐环境,而有些摆设用的书籍是店家人精心挑选的名著,为的是向来客展示自己的情怀。还记得《老炮儿》的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六爷在小飞的寓所里跟小飞谈事情该如何收场和处理,客厅桌子上堆满了书本,堆得很凌乱,但是很多,这个细节当时就让我体会到了小飞这个角色除了“官二代”有的嚣张跋扈,骨子里应该有不少美好的一面,毕竟一个爱书、读了不少书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那么他的人性就不至于太冷漠。
它可以有感情,传递给我喜怒哀乐。
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有一句这样的歌词:“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说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和一双澄澈的眼睛。逐渐长大,平淡的生活过久了,有时候会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感动和流泪,许久没有开怀大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像当初一样爽朗阳光…翻着书翻着书,发现自己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也会忍不住鼻头酸眼圈红,原来书里书外,别人的生活还有这么多的欣喜和快乐、愤怒和悲伤,而我虽然不历经起起落落,可是感情认知还是在逐渐完善的,对于生活的包容度,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也是在逐渐提高的,而这些认知能力的自我完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持续的阅读,所以要常常阅读,常常欢笑和泪流。
啰啰嗦嗦,不过是想说,阅读之于我,是救赎,是自我成长。书本是知识、道理、故事和多彩世界的一个巨大载体,有它们陪伴,我很笃定。
至于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可能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但是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更加富足和完整,对于变化多端的生活,有更强的战斗能力。
三毛也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最后,祝你阅读快乐。
图片源自网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