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要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所谓不能做,不是指不会做。而是指认真做也做不好,花了足够的精力和费用,却总也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达到“勤能补拙”。
在今天这个创业环境中,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用在最佳之处,快速在某个细分市场获得一点地位,那么,创业失败就是必然的。
创业失败的,十个中有五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高估自己的能力,自以为是地进入一个高手如林的领域,在一番折腾之后,败下阵来。
这也是一种方向选择的错误。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呢?我们从比较基本的层面来理一理。有几种原因:
1
把技能理解成了能力
会在PPT里做漂亮的图表并不表示你就是PPT达人,是PPT达人也并不表示你就能说服得了别人;
会卖货并不表示你懂营销;
有MBA学历,并不表示你会管理一门生意。
技能只说明你有了展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不能说明你有多少能力。
只有非常学生思维的人和纯粹的外行,才会把展现能力的方法当作能力本身。
会打字并不表示会写文章,会写文章并不表示你能做自媒体。
2
把背景和光环当作了个人能力
在一个很强的、配合默契的团队中觉得自己能力很强,那是因为合理的角色分配弥补了你的不足,以至于一直都没感受到不足之处。
在知名大企业里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做什么事都很顺,呼风唤雨,就有忍不住出来试试的想法,但一试才发现,简直没法弄。
在体制完善的组织中呆的时间越久,对组织的依赖就会越强,缺失了某个环节,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大企业的名望对个人来说就是泡沫,一旦离开,泡沫就消失,能力就回归原本的程度。
3
把需要特定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视作可通用的能力
需要足够的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就好像你掌握的是一门稀有的武器。
现在觉得自己很厉害,那是因为这个武器本身,而不是你。离开了这个武器,你的能力就失效。
需要足够的资源才能发挥效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被限定的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能力有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能力都没有实际作用。
比如产品运营、大数据分析,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很难用在自己创业的早期。至今为止,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真正只靠产品运营就能甩开对手的,至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利用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
我们觉得开坦克很厉害,但是没了坦克呢?开坦克和开车的区别不在人,而在“装备”。
4
把微不足道的成功当作能力的体现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瞬间的“高光”。比如在社交平台发的内容忽然被大量点击,或者被多家互联网新媒体报道采访。这种情况非常容易使人觉得自己能力爆棚。
但,实际上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有了微不足道的成功,很多人就会高估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开始急于进行模式的布局,从而让自己暴露出更多的弱项。
事实上,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布局,必须依赖超强的资源。
不是谁都可以“裂变”的。
能力没有偶然,成功都是必然。
创业的门槛是不高。
竞争是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骑着摩托车是可以在市区拥堵时,比汽车开得快。
但你不能洋洋得意地骑着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和汽车PK。
准确地判断自己现有能力的限度,选择合理的竞技场,才是成熟的生意人理智的判断。
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量力而行。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创业的大潮中,你到底适合做什么项目、开什么店,是由你的“底子”决定的,这个“底子”,包括你的经济条件、家庭状况、能力资源、试错成本等等,你的想法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人创业失败的原因,都是没有考虑自己的“底子”,觉得这个项目很火,想做就去做了,一头扎进去才发现什么都做不好!这时候就迟了。所以奉劝各位想要创业的朋友,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这样不是“畏首畏尾”,而是获得成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