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辍学后,云英不甘于留在农村跟父母一样每天背朝黄土面朝天,她要走出去,去到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出路。好在父母可能对于让她辍学有些愧疚,便答应了她的要求。云英先是想要学习关于电脑的知识,此时正是2000年初,计算机正在悄然突起,父亲通过亲戚打听到一个市里的培训机构,便把云英送过去学习有关电脑的相关知识。虽然在二十年后这已经是烂大街,连小孩子都会的东西,但在2000年初的小乡村,小县城,还是很新颖的一个东西。去到机构学习,云英很有动力,这是她喜欢的,特别是当看到教电脑知识的老师用五笔打的一手快速流利的汉字,就像飞舞的手指在钢琴上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符,着实把她羡慕坏了。她发誓也要像这个老师一样熟练打出这些字符。这个时期五笔打字是很流行的,也是主流,但最难的是要背五笔字根表,每个键盘上都有相对应的字根表,要把这些字根表背熟练,再进行相应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盲打状态。学习这个打字的过程背字根着实让她下了一番苦功夫,字根表太难记了。好在她年纪小,十七八岁的时候,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过了几十年,依然清晰的记得口诀。
11G 王旁青头戋(兼)五一,12F 土士二干十寸雨,13D 大犬三羊古石厂,14S 木丁西五笔(1张)......
直到过了几十年,她还是只用五笔打字,虽然之后的互联网相当发达,并且也很少人用五笔打字,都用拼音,但云英却觉得哪种方法都不如五笔来得快,她已经完全可以进行盲打练习 ,一分钟一两百个字没问题。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云英逐渐掌握了这种打字方法,也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电脑知识,眼看培训结束的日子也将要来临了。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云英已经想好了,先在市城打份工作留下来。做什么工作呢?她目前除了学习的这些电脑知识以及会打字也没有什么会的了。于是她决定去找份跟打字相关的工作,在下课后的时间里,便会跟一起学的同伴在大家上溜达看是否有招工的,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她碰上了。一天她看到有个门头上招贴了一张招聘打字员的广告,原来这是一家专门以打印复印等为主的门店。于是她大胆的走进去,寻问是否还招人。老板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女人,听了云英的介绍后便决定让她试试,店里已经有两个女店员了,一个是已经结婚的杜姐,孩子两三岁了,还有一个比云英大一岁的女孩金玲,已经在店里工作一段时间了,加上云英,就是三个店员。其实老板娘是不会打字的,只能算是一指禅的功夫。不过另两个人云英也是见识过她们的打字速度的,那叫一个快。杜姐就住在市里,每天下班是要回家的,而金玲则是要晚上住在店里看店的。其实店面并不大,就是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的平房,后面用墙隔出一个简单的小厨房可以做饭。靠近厨房门这里的半空上面架了一层木板,有一个可以上去的移动梯子,晚上云英就和金玲就住在上面,虽然简陋,但云英很知足,她终于可以在城市里留下来了,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打工生涯。
这家打字店主要是跟市政府有相关的往来业务,因为此时的电脑还没有很流行,相关的文件也并没有在内部,而是很多外包给外面,老板娘的老公是在相关的警务工作,在这种小城市,都是人情关系,所以老板娘做政府的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店面离市政府不远,有时候是里面的人拿过来让我们打印,有时候也直接电话过来让我们过去拿资料,所以当时云英跟金玲就是来往市政府最多的人了。在当时的云英看来,这些人真的很高大上,看着工作很轻闲,吃住都是极好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有个这样的工作真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在店里工作的日子是很轻松的,一般晚上比较轻闲,老板娘就会组局打扑克牌,这里面云英是最差的,因为她就几乎没玩过。从小到大,在云英看来,玩游戏,玩扑克牌都是不好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她也不得不跟着学起来。一般会打四个人的,斗地主是最常玩的一种。有时候老板娘的老公会来,有时候也是市政府的相熟的闲人过来玩,总之那会过得非常开心。当然也有一件让云英记了一辈子的不开心的事呢。
金玲的男同学有次来找她借钱,这个男同学是跟她同村的,来过几次,云英也算认识,那次来借钱,金玲说没有,他又跟云英借,说过几天就还。当时云英的工资才三百一个月,自己手里也不多,当时傻乎乎的云英就想着帮帮这个男同学,自己的钱不够,就去跟隔壁精品店打工的一个姐妹借了一部分钱。可是在这之后,这个男同学就再有没有消息了,这个钱只能云英自己来承担还给隔壁的姐妹,当时云英真是穷了几个月。后来金玲带着云英坐车去到了她的老家要钱,听金玲的妈妈说这个男同学在外面借了好多钱,很多人来村里到他家要钱,但也没有要到的。听到这样的消息,云英真是心里苦啊,怪自己一时心软,借那么多钱,害了自己。这是云英在社会上得到的第一个教训,但也说明云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
这个工作做了一年后,听父亲说同村的有个人在镇上的一家超市当店长,如果云英想去的话他们正在招人,可以去试试。听到后云英也想去试试,毕竟光在这里打字也没什么前途。但老板娘不肯放人走,云英有些害怕,便打电话告诉了父亲,父亲也很给力,直接坐车来到了市里跟老板娘谈。很感谢老板娘对孩子的照顾,但现在孩子想去其它的地方工作看看,希望老板娘能够让云英走。在父亲与老板娘沟通后,云英顺利的辞职了。
这个超市是开在繁华的一个镇上,这个镇子靠近海,有个小码头,也有很多出海的渔船。在镇上已经有一个超市了,这是又开一个所以招新人。云英就安排在新开的这家店,走出几里地就是小码头。在这里大家都是年轻人,跟云英年龄差不多,男男女女好几个,有一个总的店长,还有两个分店长。同村人在另一个店,那是两层楼房的,一楼超市,二楼住人。云英他们晚上也是要回这个店里住。在这里,云英认识了很多新同事,大家都来自附近的村庄,还有本地镇上的女孩子。这里有个年纪稍长的已经结婚有孩子的大家都叫她四姨,因为她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都这样叫她。她家就在超市后面住,老公是在鱼政上的,有一个儿子上小学。本地的一个女孩叫娜娜,身材有些胖,说话也比较厉害,在云英看来是不太喜欢她的,感觉这人有些娇情。还有一个男生,跟云英的村子离得不远,因为姓候,大家都叫他小候。一个店里也就四五个人,但大家相处的都很好,中午会一起回另一个店吃饭,有时候也会相约去四姨家煮方便面,那时候的云英感觉煮得方便面怎么那么好吃。在这里云英还认识了一个出海的男孩子叫可新,跟云英差不多大,像他们出海的一般一年就回来一两次,那是一个夏天,第一次见到可新时印象中是一个黑黑的爱笑的男孩子,非常大方,跟四姨他们熟悉,云英也就跟着熟悉认识起来。每次可新来到超市,就会让大家想吃什么自己拿,他付钱。看着这个爱笑的男孩子云英有些内心波动,但也只是欣赏并没有男女之情。
让她第一次动情的是一个叫凯的男孩子,他主要在住的那个店里工作,是一个长得很白静,有点帅气的男孩。唯一的不足就是个子不高,估计也就一米七左右。但他是这些同事中长得最帅气的,凯很活跃,喜欢逗大家开心,也喜欢跟大家开玩笑。渐渐的大家也都放开了与他开玩笑或是玩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云英就跟凯有了不一样的情愫。那时候,为了防止偷盗,晚上必须有一个男孩子在一楼的超市城打地铺看守,有时候轮到凯时,会给云英发信息,让云英从二楼下来陪他,两人偷偷约会,但仅限于约会,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这是云英第一次纯纯的恋爱。
在超市工作的日子轻松快乐,住宿的店旁边是一家网吧,此时正是台湾偶像剧在大陆流行的时候,那时候的流星花园火的一踏糊涂。每天下班后的日子就是跟同事们一起来到网吧,上QQ跟好友聊天或是看流星花园。F4和杉菜真真是把这些年轻人迷得不行,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这偶像剧的杀伤力是极大的,看这剧已经成了这帮小年轻的快乐源泉,此时的改革春风已经在南方吹起,特别是广东这个前沿,大批的人下海经商或是打工南下来到这个具说遍地黄金的地方找出路。广东是一个对云英来说极有诱惑力的地方,不止是发展的前沿,潮流的风向标,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云英的表姐在广东。这个表姐比云英大九岁,记忆中在表姐十八岁时就被家人送了过去,听说是在一个亲戚家做保姆。每次表姐从广东回老家,云英就很羡慕,表姐穿的衣服很时髦,人也打扮的很洋气,还会有各种好看的裙子。所以有时候云英就经常向母亲打听表姐的情况,其实表面看着好,这个表姐也吃了不少苦。小时候在家比较懒不爱干农活,所以当时母亲的小姨夫的亲戚想找老家的一个人过去帮忙照顾家里的老头,觉得农村老家的孩子比较实在。当时这个小姨夫就带着表姐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送她过去,在路上也没有很好的照顾表姐,听说表姐还饿得不行。到了这个亲戚家里,家里的女主人非常严厉,卫生要打扫的一尘不染,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如果做不好还经常被骂。但这家的老头是非常不错的,可能也是农村出身,对表姐还不错。后来还给表姐找了一份招待所的工作。再后来表姐就遇到了表姐夫,一个比她大七岁的本地人,表姐夫上有四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表姐结婚时只有二十一岁,非常年轻,婚后就有了一个女儿。
在云英的心中,广东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地方,从小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是她一直向往的地方。虽然在乡镇工作,但当时也流行交友,云英就交往了一个湛江的好友,只要在线就会聊天,当然这好友是男的。其实在云英心里,第一个交往的广东好友是一个在番禺的男孩子,那是云英在上高一时结交的笔友,那时候非常流行交笔友,某天云英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了这个笔友发表的一篇文章,于是按照相关的地址就大胆的发出一封交友住,没想到的是对方还回复了。这是云英高中生涯最开心的一件事,两人经常写信互说双方的学习情况,对方还鼓励云英有机会来广东看一看,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只是后来辍学后他们的来往就少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有书信来往,云英会跟他讲自己的打工生活,对方也会鼓励她不要放弃,不管做什么都要向好。在云英的心里,对广东有着痴迷的向往。在这种心里的驱驶下,云英没想到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