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年前入职了一家小公司(100多人),但是2轮的面试都是行业的知名大佬。目的很明确需要一个人,来负责公司的新产品(线),对标行业产品。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做To B的产品,属于细分市场,有一定的行业壁垒。
当前所有的资源只有一份竞品的资料!没有产品设计、没有团队,没有技术支撑……,没有太大的约束,可以提供资金招人、找资源,目标是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力。自主权很大,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身边好多朋友跟我说,这个事风险太高,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果万事俱备,还需要我来干嘛,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我是很兴奋的,欣然接下了这个极具挑战的事。早期分析如下图:
竞品分析
首先做竞品分析,把所有功能整理成列表,毕竟只掌握有限的资料,有些功能描述是模糊的。
按颗粒度把需求分组统计:
沙子级需求:功能描述模糊,无法估算;
板砖级需求:功能描述清晰,有讨论、评估的基础;
砖石级需求:功能描述明确,有估算数据,可以安排开发。
整理完需求,按照MVP原则,梳理一条基本业务流程,形成第一次迭代的Sprint BackLog。
保持敏捷状态
团队也是从0到1的,边开发边招聘。第一个来报到的是我之前公司的小伙伴,我们曾一起见证过高新园区凌晨4点的样子。我最初的团队组成了,也开始了第一个版本的迭代,迭代周期为3周,下图对之前的规划,更细化了一些。
产品初期资源有限,尽力去做吧。首先我们明确了目标,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做了任务分解,包括里程碑的和第一次迭代的。期间遇到很多技术坑,欠了好多技术债。为了解决问题,买书、从CSDN买资源、问朋友,拼着一股劲,在交付节点前完成了我们预先规划的功能。举行了内部演示,评审会议,并结合着迭代的回顾会。先肯定一下辛苦的团队,再去寻找这个期间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足的方面有不少,选了几个优先级比较高的,放在下次迭代中寻求改进。
我们第一个迭代交付的价值,是无法推出市场的。虽然可以实现基本主业务功能,但跟一个产品的要求相差太远,何况还没有做UI处理。这个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研发对标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充当市场中的跟随者的角色时,一定要拿出来完整的产品,才可以去与之竞争,而不能从10个迭代的产品研发周期中,拿一个残缺的版本推出市场。研发阶段可以分为多次迭代,但不能交付给客户使用。客户的口碑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市场上已经有占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在,如果没有竞争力、功能还不完整,客户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了。To B的模式,还是要慎重,交付给客户的MVP版本不能太简陋,当然后续的迭代要跟上。
第一次交付要切中要害,解决客户实际问题;第二次交付让客户觉得好用;第三次交付让客户离不开你。
在接下来的2个月团队又入职了3个小伙伴。团队增加了新成员,组织的状态回到了震荡期,大家彼此不熟悉,需要磨合。我的目标是组建高绩效的自组织团队,要尽快度过这个时期。在最近的一次回顾会后,我组织大家玩了一个《欣赏试探寻》的工作坊。让大家依次分享自己的优点,其他小伙伴从几个角度去欣赏、探寻主咖的优点,欣赏、感恩、发现蕴藏的闪光点,来激发团队的无限可能。
回顾
研究To B竞品,早期不能以每一次的小迭代去交付试用,产品功能按横向和纵向划分。横向为并列的功能,纵向为业务的延伸。早期应该把重点放在业务的延伸上,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帮客户把问题解决完。而不是去开发横向并列的功能,先不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先交付对客户来说有价值的部分。
高绩效团队不容易组建,很幸运其中有我!
第一个Sprint的看板:
第一次回顾会:交付的价值、有待改进项(下次迭代跟踪改进项)、收获,最后还有一个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