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传说有三本:黄帝所创的《归藏易》,神农创的《连山易》,还有是周文王周公孔子留给我们的《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周易》整个文本是流传下来了。
我们说伏羲画卦,一画开天地,那他为什么要画卦呢?实际就是为了总结天地的规律,这就是他的目的。我们中国人我们的祖先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首先他认为整个天地一切规律可以认知可以解释的,这个和其他很多民族认为这个世界要么是某个造物主或者某个神创立的,我们凡人不可能真正理解造物主的心思,因此我们也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根本的规律不同。另外还有一些人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偶然的,没什么规律。
而我们中国文化,从伏羲以来,就认为有规律,并且这规律可以认知的。那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阴阳之道。我们中国文化有个词叫做天人合一,就是说无论是外在的天地还是我们自己其实都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互相之间就遵循一个共同规律的。
怎么来认知这个共同规律呢?在《周易》这个系统里就称为“取象比类”,所谓“取象”,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归到某一个象里面。周易有基本的卦就是八卦,八卦相叠是64卦,每个卦都有它的卦象,其实这个象就是形象图像表象的意思,那么任何事物都可以给它提取一个象,这个象可能是乾卦,可能是坤卦,可能是艮卦,可能是兑过等等,但反正你可以取一个象,取了象之后就可以做类比,这叫做比类。整个易学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
这种思维方式的底色就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为什么能成立呢,我们以后再探讨,这里先别引申,先把它当作学习周易的一个前提,一个假定,我们假定知道周易这套学问的底层逻辑就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万事万物和我们都是一体的,因为是一体的,所以遵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规律都可以用取象比类来理解和把握,那么“取象比类”又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