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要是能成为作家那就更是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有的人因为喜欢走在写作的路上,有的人因为自己感觉不是写作的材料就直接与写作隔绝。每天看着别人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但是那些还在写作路上坚持的人,你真的会写作吗?
生活中,很多人对写作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作文写得好就是会写作,当然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方面,但是会写作文就一定会写作吗?
从小到大我都很喜欢没事儿的时候写写东西,小学的时候会看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有的时候直接把作文书上的桥段搬到我的作文上来,还因此多次被老师表扬,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我写的好,而是我“抄”的好。还记得那个时候用的俗掉牙的几个故事:描写母爱就是深夜妈妈不睡觉,给我热牛奶(但那个时候哪有条件可以喝牛奶啊),描写同学的就是今天某某同学受伤了,另一位同学主动把他送到家里了,还给他讲上课的内容,描写老师的就是老师带病上课等等。这些故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如今却要思考,我们那个时候写的东西真的是作文吗?
到了初中,看的作文书比小学高级了一些,语言优美了一些,作文的分类也多了很多,于是开始背一些优美的语句、段落,以期在自己的作文中可以直接套用,这种方法也屡试不爽,每次作文分数都还比较理想,这样的习惯也就一直持续到了高中毕业。
在求学的前三个阶段里,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和成绩挂钩,写的很多东西也都是为了阅卷老师能够满意,但是到了大学,我们不再受这种约束,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学校也给了我们很多平台来展示自己,但是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记得大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特意制定了一个“校园作家成长计划”,首批招录100名热爱写作的大学生,我很荣幸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每周需要交一篇文章,一直持续一年,中途还会邀请一些作家来进行交流,可以说这是我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的写作。先不说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没有提高,至少对于写作的认识不再是以前一样:写作就是一篇作文。
写作这个习惯我一直在坚持着,小到每天的日记,大到因为感悟而书写的文字。但是我只能把这个暂且定义为我的习惯,而不是一种能力。
写作并不是每天生活的堆积,而是要另有所想,要让生活在自己的笔下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趣味。以前理解写作就是随随便便写点什么,有人喜欢看,这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对写作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写作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让别人读有所获,要引起情感的共鸣,写作不是故事的堆砌,而是有技巧的选择一定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让读者不仅可以走进你的故事,更要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
这仅是我对写作的一点理解,但是如何写作,怎样创作出好的作品,将会是我今后一直想要研究的问题,期待在我们所谓的写作的道路上找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