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记

腊月二十八的火车上,我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记忆中的故乡。那时的后山还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村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如今的后山早已被开发成了旅游区,村里的人们也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土地。

一、归乡之路

火车缓缓驶入家乡的小站,熟悉的站名从广播里传来。我拎着行李走出车厢,寒风立刻裹挟着我向出站口奔去。站台上零星站着几个人,大多是些老人和孩子在等待接站。

“小满哥!“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我转头望去,是村里的王叔。他还是那副瘦削的模样,只是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车斗里堆着几个蛇皮袋。

“王叔,您这是……“我指了指车斗。

“给孙子买的年货。“他苦笑着摇摇头,“家里那口子还在医院呢,这年过得……”

我心头一紧。记得去年春节前,王婶还精神矍铄地在村口摆摊卖菜。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她就病倒了。

二、年夜饭

回到家,父母早已准备好了年夜饭。桌上摆满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清蒸鱼还有母亲特制的酸菜。可当我尝了一口后才发现,这些菜的味道似乎都变了。

“爸,您今年怎么做的?“我疑惑地问父亲。

父亲叹了口气:“现在的猪肉贵啊,我只能买点便宜的。这鱼也是冷冻的,新鲜的太贵了……”

母亲在一旁默默扒拉着碗里的饭,眼睛红红的。我知道她又想起了弟弟。去年大专毕业后,弟弟一直在外打工,今年连年夜饭都没回来吃。

三、乡村夜话

夜深人静时,我和父亲坐在堂屋里烤火。火塘里的木炭发出 crackling 的声响,映得屋内忽明忽暗。

“小满啊,“父亲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些许沙哑,“村里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年轻人都往外跑,剩下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几亩薄田。”

我点点头。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田野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可现在放眼望去,田里干活的多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

“前几天李大爷病重了。“父亲接着说,“他那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可这老人生病住院,连个端水送药的都没有……”

我的喉咙突然发紧。记忆中那个总爱在村口晒太阳的李大爷,此刻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无人照料。

四、新年新愿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惊醒。推开窗,看见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燃放鞭炮。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在寂静的乡村显得格外刺耳。

“小满哥!“邻居家的小明跑过来喊我,“我们去后山玩吧!”

我跟着孩子们来到后山。曾经郁郁葱葱的山坡已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包。孩子们失望地站在山脚下,没人说话。

傍晚时分,我独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暖暖的。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偶尔有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

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正在挣扎。我们不甘心一辈子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却又割舍不下对故土的眷恋。我们渴望改变命运,却又害怕失去根系。

夜色渐浓,村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我望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或许这就是当下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既有传统文明的印记,又有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难以言说的无奈与迷茫。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我似乎触摸到了这个时代留给农村的伤痕。但愿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伤痕能够被温柔地抚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