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
第三天中午,来到木渎古镇。 关于木渎这个名字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春秋末年,吴国与越国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沿着石板铺的路面,看着两边的鳞次栉比的商铺,游人如织, 急匆匆地首先去观赏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一进大门,正面对着一座二层楼的戏台,左右两边也是二层楼的楼台和亭台,与中间的戏台都互相连接。进入到里面的花园,中间有一个小湖,湖中有许多荷花的枯枝,可惜来的是初春时节,如果在夏天将会看到满湖的荷花。沿着弯弯曲曲的走廊会通到一个小亭子,再往里是二层小楼,中间有小路和走廊连接,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处处体现了江南园林的一些味道,怨不得乾隆皇帝每次来游玩之时都把此处作为临时行宫。庭院里边还专门有一座圣旨馆,专门陈列和介绍了许多关于圣旨的物品和记录,可谓沾了乾隆爷的光了。
从虹饮山房出来之后,要沿着香溪坐船去严家花园。香溪不宽,具有典型的江南小河特点。河水成深绿色,与江北的小河大相径庭。等了一段时间,摇橹船过来了,一行人登上小船。远处的灰瓦白墙,穿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游客与船娘,再配上绿树与绿河,碧波荡漾,人在船中,穿在河中,河在画中,绘成了一副江南水墨画。船娘一般会主动给乘客唱一两首小曲,要求打赏一下,大家可不要忘记准备一点零钱呀!在这初春时节,淋着毛毛细雨,望着远去的小船,此时,觉得用宋朝范成大的一首诗来描绘此情此景还是比较适合的:
《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从香溪弃船登岸,来到了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王家桥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后来光绪末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蕴积,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严家花园真是名副其实,虽然是早春,但是已经开了一些粉或红的花,满眼绿意,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鱼池,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今天正好是正月初三,忽然想起白居易写的《正月三日闲行》,同样在苏州,不可不谓巧合。
《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从严家花园出来后,直奔苏州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