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北方老师的沟通课,又一次听到了老师讲的沟通的坏习惯,我想第一条就妥妥的中招了:啰嗦、说教和给建议。在这个特殊的寒假期间,一场特殊的疫情把我们都关在了家里,意味着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突然失去了自由的我们内心是浮躁和不安的,看到孩子学习不上心、玩游戏心里难免有不满,冲突也就在无形中发生着。
在假期期间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上的辅导课程,在经过几家机构去试课对比选择了这个线上课程,当时孩子给我的理由是面对面的面对老师会紧张,线上课程会让他放松一点。同时线上课程家长可以监课能了解上课情况,不懂的可以听回放去消化,孩子对课程学习还是很配合的,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起码孩子没有厌学,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随着学习的进行,孩子一些情况就暴露出来了,愿意上课,但是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那么积极主动去完成,遇到难题就不去尝试着思考,上完课就去打游戏看视频等一些行为。就激发出来了我一些不满的情绪:1.不会可以去请教老师而不是不想去学,2不知道安排自己的学习,要大人催促去做3.花了钱去学习就应该认真对待4多次催促还是慢吞吞的……,这些情绪的影响下我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啰嗦催促一再上演,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可能最后也是去做了,但是当我一再去催他的时候他说很烦的,关系变得紧张,我一再去催促也促进了爸爸对孩子的不满,再去啰嗦说教一番!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都会存在,电影《囧妈》里面的妈妈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儿子,我们何尝不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学习,看到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会有情绪,就会去啰嗦的催着去学习。
听了沟通课觉察到自己真的是犯了好几个沟通的坏习惯,开始觉察自己,试着去跟孩子改变一种说话方式,比如看到他在练字又在偷看视频,我就跟他说我看到你在一边练字一边看视频很不开心,我想你心里也是担惊受怕的吧,一边看还一边担心被我发现吧,他笑了说那写完可以看吗?我说当然可以。当然做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去学习,改变自己其实也不容易,很容易就会回到以前的沟通习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