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噪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在教学中,按照常规教学设计,先是深情导入,然后是指导学生把这首词读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那么王崧舟老师是怎样导入?又是怎样指导学生去读这首词的呢?
首先来看他的导入: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有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简短的导入,给我们呈现了两个信息,一古代诗人眼中的主题――乡愁,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张籍的《秋思》,这两位诗人的两首诗刚好和《长相思》这首词构成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二是导入紧扣这一课的主题。
最妙的还是王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第一板块――借助注释,读懂词意时朗读的指导。
读准确的指导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他读准了没有。
生: (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个环节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王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但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他让学生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两遍。这样四遍读下来,相信好多孩子不但读准了,更是读熟了。
有板有眼,读出停顿与节奏
这个环节的设计,没有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指导,而是,抓住关键长句子,以点带面进行指导。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 (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在读“ 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在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在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
读出韵味
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这个环节,往往是教师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去理解,然后读出感情来,而王老师却还是通过多读让学生自我品味出词中蕴含的感情。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 有味道。谁还想读?
生: (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重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生: (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读题目入手,共读5遍整首词。由读准到读出韵味,王老师让学生读10遍整篇课文。而且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还仍然有。这样大量的读是课堂上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5-6年级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课文之后也对明确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通过学生有声地诵读,将无声文字变为有声声音,加强对学生听力、发音、耳朵、情感等整体感悟,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朗读情趣。这样的朗读指导可谓是扎扎实实,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