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每天上学一定得走固定路线;抱怨孩子挑食,没吃过的食物绝口不吃,好像是下了毒药似的;遇到人就躲起来,不肯打招呼,一点礼貌也没有;外出旅游总要爸爸妈妈抱着才睡得着,真是折磨人!其实,这都是成人不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所致。若成人能从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并记录它、分析它,相信只会觉得与孩子相处是享受生命成长的甜蜜负担呢!
父母必读:每个孩子都是宝!
常见的天生气质类型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天生气质,可带孩子到北师大辅仁淑凡做评估,根据幼儿天生气质量表作答,再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分析,可获得较可靠的天生气质类型,这有助于照顾者和孩子的相处。
孩子的天生气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易养育型(快乐宝宝)、磨娘精型(小祖宗型)和慢吞吞型(慢郎中型)。这是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所做的概略分类,但多数孩子很难明确区分,因为气质的正、负、高、低向度有很多的交错和并呈现不同程度,就如之前谈过的敏感型气质孩子一样。
天生气质的教养要领
面对孩子的天生气质,最重要的是接纳,杜绝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树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千差万别的人呢,即使是双胞胎也总有不同的差异性存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化差异,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就比如说识字,有些孩子可能语言识字能力发展比较早,那么肯定这方面就表现稍好一些,但是这不代表别的孩子都比他差,而是认知发展的早晚而已。
我们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树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千差万别的人呢,即使是双胞胎也总有不同的差异性存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化差异,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就比如说识字,有些孩子可能语言识字能力发展比较早,那么肯定这方面就表现稍好一些,但是这不代表别的孩子都比他差,而是认知发展的早晚而已。
因为孩子的天生气质来自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基因,我们绝对不能用严教、利诱、姑息等管教方式来教养孩子。在此建议父母可依下列的教养要领着手。
1.觉察
当孩子有不被接受的行为发生时,父母切忌马上动怒、喝止或处罚孩子,应先冷静分析是孩子的天生气质所致,还是发展阶段的特有现象,或只是单纯的行为问题。
2.修正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天生气质所致,父母应该以体谅、接纳的态度和他相处,而非一味地指责孩子;若属于发展的问题,如反抗期的行为,则可以运用引君入瓮的方式让孩子落入成人预设的状况里;若纯属行为问题,应以同理心和讲道理的方式来管教,而非以成人的威权强迫孩子一定要听话。
3.放松
如果孩子是磨娘精型的,父母应学会放轻松,并采用轮流照顾的方式,使双方都能充分休息,再进而思考如何与孩子相处。如果是全职妈妈,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到托儿所或托婴中心读半日班,这样妈妈才不会整天面对孩子精神紧绷,可以喘口气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父母的心情轻松了,就会有更多的耐心与孩子互动。在良性的互动下,磨娘精型的孩子也会有所改变。
4.减少施压
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减少不客观的外部施压。其实每个孩子身上,只要你仔细观察都有无可比拟的闪光点,被你说成是生性懦弱、不爱说话的孩子,未来可能会是一个改变我们生活的科学家;被你认为是有多动症,管不了的孩子,未来则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刘翔。但是关键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了没有成为他们本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呢,原因就在于我们成人很多不合理的甚至是武断的施压造成的。比如孩子好端端坐在那里摆弄着一件物品,其实他脑海当中可能是在构思,是在思索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家长生硬的把他抱起来,去做别的事情,这其实就是造成了孩子创造意识的中断,他本来可能形成的完整的创造性思路被你打断,他本来能够培养出来的创造性意识被我们成人一次次强迫性的打断,而荡然无存。想起方仲永,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最后“泯然众人矣”,这正是千千万万个我们自己孩子的缩影。
5.寻求咨询
如果父母真的无法招架孩子因天生气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时,可找北师大辅仁淑凡心理咨询师咨询,也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妈妈、老师,但切忌在孩子面前讨论,以免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建立。另外,也不要责怪孩子或自怨自艾,这样只会使亲子关系更加恶化。
6.理性的爱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天生气质的特质而被贴上标签,终生受此标签所限。比如趋避型的孩子,常常被称为胆小鬼或不合群,如果父母未能及时察觉,给予接纳和引导,孩子将无法修正自己,快乐成长。
7.创造良好环境
创造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孩子的发展不可能是突然的变化,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要摒弃一切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错误观念,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他喜欢什么,他在哪一方面有优势,我们就应该努力在这一方面去给孩子创造尽可能优越的环境,充分发挥他的潜能,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的成长是自然的、自动的、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因此,一旦我们生养了孩子,肩负起当孩子启蒙老师的重责时,就必须积极学习、探究,并以爱心、耐心和尊重生命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唯有这样父母才能因理解而产生理性的爱,只有这种爱不会娇宠孩子、揠苗助长,也只有这种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自信的童年,而这个童年将成为孩子发展独特人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