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项目的大目标多数都是模糊的、够不着的,准确识别出真正的项目目标,对该目标进行分解并逐一细化,“渐进明细”,让其“看得见”、更好的执行,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01.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在迷雾中游泳。
职业游泳运动员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是美国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1952年,她决定再次挑战自己,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的卡塔林纳岛,游过海峡,到达加州海岸。
横渡的那天早上,海边突然起了大雾。查德威克入水没多久,就看不见护送的船只。恶劣的天气并未影响她,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加州海岸。1个小时,2个小时……她越游越艰难。15个小时后,她已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麻,又坚持游了30分钟,查德威克选择了发出求救信号。但上船后她才知道,自己当时离终点只有800多米。
同伴安慰她:“今天的雾太大,水温也不适宜,才会失败。”查德威克沉默了许久,摇摇头:“真正让我放弃的不是天气、疲劳或者寒冷,而是我一直想着加州海岸还很远,尤其当时间超出了预期,目标反而变成了压力。”
点评:
制定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一回事。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能形成动力,激励人们去努力实现它。
管理者在和员工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错误地认为目标定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最后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
实际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之一,就在于当员工实现预期的目标、看到自己的预期成果和工作成绩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会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实现新的目标。
然而,如果你给员工预定的目标过高、过远,当员工努力了很久还是看不到“海岸的尽头”时,目标反而会变成压力,让员工产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想法和念头。
合适的目标最好是员工奋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当员工经过一番努力、下过一番苦功,终于达成目标后那种苦尽甘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目标才会对员工有吸引力和激励。否则,员工宁可不做,也不愿意付出很多心血、费了很大力气之后,最终还是无法完成。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上述故事的后续发展: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再次对卡塔林纳海峡发起了挑战。这一次,她将全程分成了8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一个“看得见”的标志物,每游经一个阶段性标志物,既减少了压力,又增加了成就感。
最终,她成为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比男性的纪录都快了约两个小时。
02.
想必大家已经认识到制定出有效目标在目标管理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即: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举个例子,我想减肥健身,这个只能算是一个想法,而不适合作为目标,因为不够具体。那么,我可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为:半年内体重由160斤减到140斤,且身体的体脂率从21%降到18%。
2. 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接着以减肥为例,半年内我要减20斤、体脂率降低到18%,那我前五个月都宅在家里,最后一个月再去疯狂运动行不行呢?这无疑是不合理的,所以说我制定目标时缺少一种可衡量的要素,还需要将目标量化、方便评估,具体为每周去健身房3-5次,每次健身1-2个小时。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这个不难理解,半年体重减少20斤、体脂率降低3%,这无疑是只要坚持就可以达到的。但是我如果说一周内体重从170斤减到120斤,那无疑是无法达到的。跳起来摘桃子可以,跳起来摘星星就有点痴心妄想了,无法达到的目标只会损害你的自信心和行动力。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上面我设定的“每周去健身房3-5次,每次健身1-2个小时”的目标与我的核心目标“减肥健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只要我坚持实现前者,那无疑最后肯定能达到“减肥健身”的目标;反之,如果我定个每天读半小时新闻的目标,即使实现了,那也与我达成“减肥健身”的目标毫无关联。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上面我设定的目标,限定了期限是半年,也就是2018年7月5日24时前必须完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细分时间到具体的日程里,没有截止期限的目标最终的结果多数都是不了了之。适当的截止时间(deadline)压力是必要的。
03.
懂得为远大的目标设置小步骤,让每一个目标都看得见、够得着,也是成功的关键。所以说,制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作为管理者,与其用一个遥不可及、看不见终点的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将其分解细化、制定出一个让员工“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协助其制定行动计划,督促其排除障碍,让目标成为动力,激励员工更好地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