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如何产生的?

最近听了李叫兽的一个演讲,主要讲的是一个思维模型:需求三角。

需求是如何形成的?根据需求三角模型。 用户需求的形成 = 缺乏感+目标物+消费者能力

需求三角模型

缺乏感:理想和现实之差

缺乏感的主要来源有:

完成一件事遇到了阻碍;

时间维度上考虑到了未来和过去产生的焦虑、恐惧、稀缺、求新、怀旧、经验等;

跟某个人的关系中产生亏欠、互惠

在群体之中的自己产生了渴望、从众、回避、融入

自我角色的对比形成角色的一致性

目标物:填补落差的方案

缺乏感+目标物 = 消费动机

消费者能力:采取行动的成本

采取行动的成本包括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形象成本、行动成本、学习成本、健康成本、决策成本等。

从营销角度使用需求三角,我们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做的是激发起缺乏感、将自己的解决方案推出、并通过解决方案为消费者赋能,降低它的行动成本。

从产品角度看,我们需要创造出能满足缺乏感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需要大大降低用户的行动成本。正如百度俞军曾经说过,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 - 替换成本; 只有当新产品的体验大大超过替换成本,才能产生正向的用户价值,才能吸引用户并把他们留住,而创造的新产品一定需要创新,不是简简单单COPY就行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