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友们注意到胖东来售卖的每件羽绒服都公开标注了进货价格,其中某款鹅绒羽绒服的售价与进货价之差仅为0.3元,引起了广泛讨论。对此,胖东来客服表示,鞋服区标注进货价的做法已经持续了两至三年,而特价商品则是为了促销而让利的,大多数商品仍会保持正常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假羽绒制品”,这一现象已经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些表面上看似对消费者有利的羽绒服,实则隐藏着诸多欺诈行为。央视新闻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发现,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羽绒服造假现象已屡见不鲜。市场上许多声称含绒量为90%的羽绒服,实际含绒量却为零。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一些不法商家采用“飞丝”“吊包绒”“手感绒”等非羽绒材料来填充产品。这些材料虽然在外观和触感上与真羽绒相似,但其保暖效果却大相径庭。
为应对这一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已向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出了挂牌督办通知,要求三地对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和整治。此举显示了政府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