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仁和绝不好理解,这里给出一种解释,方便大家参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仁以后,才把万物作为刍狗。天地是有仁爱之心的。
为什么说‘’天地是有仁爱之心的‘’
这句话要和后面的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联系起来理解。天地之间一直在动,这个动是什么呢?这个动就是主宰生命的内在东西,仁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仁怎么能失去,失去后,万物就没有东西去管,就变成了刍狗,任意处置了。
仁不能失去,为啥老子又说“绝仁弃义”?这里很多人都把绝和弃看成一样,翻译成抛弃仁义。
这又说到绝的理解,绝这里是极的意思。绝仁弃义就是保留最好的仁抛弃义。
为什么要抛弃“义”?
后面有一句‘’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是外表东西,和文相对的是质,质是本质,义属于文的部分,仁属于质,所以抛弃义要保留仁。所以老子说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