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702:闭店的永辉
闭店!闭店!闭店!
作为福州本土最大的连锁超市——永辉,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闭店的节奏相比之前更快了。
以为学生街的永辉超市,可以成为例外,却还是步入后尘,也拉起了闭店出清,全场低至五折起的红色条幅。
学生街附近院校众多,大小社区相拥左右,加上夜市与城中村的加持,这里从来不缺流量,
但为何还是让一家民生超市黯然退场呢?
毕竟,民生的东西一向不缺市场,大家兜里的钱包不鼓了,穿、住、行,能少即少,但吃和用,这可是大家离不开的日常呀。
带着疑问,更多还是带着薅羊毛的心里,走进永辉超市。
其实已经不知道,上次逛超市的时间,确实,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购物习惯,但这背后,改变的动力是什么呢?
即将闭店的学生街永辉,超市里的商品卖了就有人补货,除了少数货架空了之外,大部分货架的商品,供应充足。
最关注的还是商品的价格,比如最常在网络上买的洗衣液、沐浴露、牛奶、茶饮等,折扣后的商品标签就插在原价格标签的旁边,五折的商品不多,更多的在七折左右。
看着折扣后的商品价格,薅羊毛的想法瞬间褪去了。
在互联网的驯化下,商品价格的瞄点被不断放低,某多多就不提了,就与30分钟快送的朴朴,乃至永辉自己的线上超市永辉生活相比,价格也没有任何的优势。
这那是清货的态势,分明是用闭店促销的节奏。
尽管逛店的顾客很多,尽管结算的柜台,多柜齐动,排队的顾客接连不断。但大家购物车上物件屈指可数。
每个人的购物行为大同小异,大家似乎只为性价比买单。
或许闭店的答案由此可以找到一些。
福州大型商超的闭店,也走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家乐福、好又多、沃尔玛、大润发,再到现在的永辉,每一次经济社会的陨石碰撞,巨无霸似乎总是走在前面。
以社区店起家的永辉,坚持到了最后的一站。
一些符合条件的永辉超市进行胖东来式的爆改,前有奥体店,中间跟上的是爱琴海店,后面赶上的是融侨店,可以看得出,消费力优于人流量之前。
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都要考虑试错的成本,这或许也是一些门店,虽然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却依然选择闭店的原因。
线下的大型商超,如果只是满足购物需求,那大家一定会选择线上,毕竟成本不一样,就很难做到价格统一。
如今,线上商家的补贴越来越大,外卖的配送越来越及时,关键,大家越来越不喜欢逛街了,
一边的繁荣总是伴随着一边的黯淡,大众的脚步,总能把它走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