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阿甘正传》有感
片长两个小时二十分的影片分两天时间观看完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惊叹于影片情节与美国众多历史事件的惊人巧合,妒忌弱智的阿甘接连不断的好运气,对珍妮的频繁出走感到不解,为阿甘执着的感情所感动。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今天我就从阿甘的家庭以及珍妮的家庭,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教育,带给他们两个不一样的人生结果来聊聊。阿甘是极简幸福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善于帮他解读,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妈妈,阿甘的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告诉阿甘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你和所有的正常孩子都是一样的,每当妈妈感受到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阿甘的时候,妈妈都会一遍一遍的告诉阿甘
“you are not different”,你和其他人都一样,阿甘自述时说: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会用他听的懂得方式去解释哪些他不懂的事情。阿甘的妈妈一直都在给阿甘灌输:你一定可以的,你一定能行的,你不比别人差。当一个孩子在内心和外界都树立一个自我肯定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以后,以后的人生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打击,他都能看到阳光的一面,想到的都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整部电影没有看到阿甘生过气,没看到他恨过别人,没看到他怨过别人,没看到他内心不平衡过。他永远都是恒定而积极。纵观阿甘一生,都是在奉献给予的一生,他舍命把战友从战场上救回来,他把钱捐给医院,捐给教堂,把钱送给了巴布一家人。阿甘一生内心都是充满爱和温暖,是因为他妈妈在他童年时在其内心种下了一个太阳,当这个太阳长大以后,他不但 可以自己发光,还可以照亮他人。反观珍妮,怎么从一个天使一样的孩子却一路自甘堕落成了一个“渣女”呢?其实,珍妮才是最可怜的孩子,妈妈的早亡,再加之变态父亲的猥亵与毒打,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创伤。一个孩子在她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得到却是暴力;在她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得到却是是冷漠;在她最需要得到肯定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否定与压迫;在别的孩子可以回家的时候,她却恐惧回家,只能祈求阿甘再多陪她一会……当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你怎么能要求她去爱社会爱别人,要求她积极向上,温暖他人呢?一个没有被爱的人,是不知道怎么爱别人的。
所以我从阿甘和珍妮身上看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会不断传承家庭中的生命信念,汲取家庭中的有爱的力量,把那些好的被我们认可的部分早已悄悄地植入我们生命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纵观珍妮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寻找与索取的一生,她一直都在寻找,寻找一种可以让她内心安静的生活,寻找被爱和被整个社会认可的感觉,她总是试图用索取和占有的方式去找到爱,而不知爱是向外给的,不是索取。当你用爱温暖别人爱的时候,你自己也被爱温暖了。
作为孩子的原生家庭中的妈妈我应该阿甘的妈妈一样去滋养孩子,去温暖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去成长。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安安是幸福,愿孩子过极简人生,找到自己的幸福,找到自己的快乐。
二、听课有感:第二次听林老师讲这个原生家庭的讲座,就像好书百看不厌,听林老师讲座百听不厌,每次听感受都不大一样。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谈“看见"与"放下"。刚接触心理学的时候,谈到“看见”和“放下”两词,心里想我们都有眼睛做到要看到和放下,还难吗?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要做到这两点太难了。结合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学习后的体会,我更加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日常,常常看不见我们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需求,无形当中给孩子造成了许多伤害,自己浑然不知。让孩子带着未完成事件,带着童年的伤痛,成长为了内在的小孩。在今后核心家庭中,我们要和爱人孩子处理好关系,搭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看见每一个成员的需求,为所爱的人给予爱的养分。作为孩子的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伤,身上都痛,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之间都有未完成的功课。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两个字:放下。自从听了林老师讲的这个九型中的一号,挑剔型的性格模式,也叫完美型的性格模式,我渐渐理解了一号的父亲,种种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那以后心里不仅与父亲和解,更加体会父亲这辈子在人世间走一遭的不易。放下了与父亲的种种之间的不愉快,内在小孩也不再捣乱,内心平和了好多。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见孩子的需求,放下对原生家庭的成员各种偏见,收获极简幸福的人生!
三、“我怎么了?"觉察反思:上周六听课的时候,我有点事情。听课迟到,大概迟到了有五分钟的时间。看到林老师已经发了好几条语音了,而且大家都在打1。我想林老师肯定是在测试网络是否通畅的情况,因为我上课的时候就经常让能听到声音的孩子快速打数字1,结果我也随波逐流地回复了一个数字1。影响到林老师讲课的节奏,给大家也增添了不一样的麻烦,在这里深表歉意。我想自己的活在自己的模式里,没有澄清事实,然后就行动,总是焦虑不安。今后内心还需再笃定,听课应该提前十分钟做好准备,方便自己,愉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