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原生家庭受的伤,怎么办?


作为32岁的青年母亲,读这本书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面对照着书中所讲,父母也曾毒害过自己;另一面,希望自己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做有毒的父母。

曾经,心里笃定着:"自己成了父母,要理解、爱护、不伤害孩子"

现实中某个时刻: "啊!这不正是当年父母对我做过,让我伤心难过的事情嘛。"不经意间,我复制模仿了父母的行为方式。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英文标题Toxic Parents(有毒的父母),被称为"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

本书分为两部分:

1.识别家庭中的有毒行为

2.剔除毒影响,自我救赎成为独立的自己。

.

说说书中几个观点:

1.很多人即使到了成年,仍旧会有不自信,毫无价值感,无法建立积极自我形象,总把错误归咎于自己的表现,这是家庭中毒的症状。

2.有毒行为的影响太为深远,是会通过感受,交流,规则,观念,代代相传下去。即是说,如无干预,孩子多数还会成为父母的样子(不只是有毒行为,好行为也会被传下去)。

3.本书用一种自我与家庭分离的方式,让自己重获新生:  过去的那些经历,做错事的都是父母,责任也应该由父母来承担。如果父母能认识到错误,并道歉改正,那和父母的关系可以重新开始。如果父母拒不承认,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此远离父母。


在我看来,想和原生家庭做到彻底分离是不容易的。中国人家庭观念重,父母和孩子总是百般纠缠,要说孩子成年了,做任何决定完全不需要考虑父母,也是没有的。

.

但本书是另有启发的,如果说之前对父母哪些行为是有毒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话,本书帮我们一一做了说明,可以试着做一个"绝缘体",有意识的把"毒行为"隔离在孩子之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