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平常会带着我读《论语》。今晚,我读到《学而篇》中的第10章,有些感悟,就跟妈妈分享了我的理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求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我尝试着翻译:
子禽对子贡说:“夫子怎样才能当上邦主?必先懂政治吧,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子贡说:“夫子只要做到温和、善良、恭敬、勤俭、礼让,就可以当邦主了。别人都是问自己行不行,你倒问别人行不行,你便与其他人不一样。”
妈妈笑着说:“你对‘温良恭俭让’的理解还是挺不错的,但其他地方就有一些偏颇哦!”妈妈把我叫到身边,开始跟我对话。
“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总会想听听这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但是有的国君却不理睬他。你说孔子难过吗?”
“难过啊!”我不假思索地应道。
“虽然难过,但是孔子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一直用君子之风来教导学生。不管能不能做官,都不能丢弃应有的君子之风。你知道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妈妈接着说:“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显然比子禽更了解自己的老师。他说,夫子向来都是以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感化国君的。所以,国君不理睬,那是国君的事儿,可是我还是要好好地做我的君子。你觉得,孔子这样的为人 ,你欣赏吗?”
“欣赏啊!”我几乎脱口而出!
“为什么欣赏呢?”妈妈好像不依不挠呀!
我想了一会儿,说:“因为孔子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心浮气躁,而是随遇而安,他始终保持着君子的本色!”
妈妈被我这个回答镇住了,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
妈妈兴致更加高涨了,她开始跟我说起孔子周游列国的一些趣事儿,比如他曾经被人奚落成“丧家之犬”啊,比如他因为长得像一个叫阳虎的坏家伙而被人误认并且被围困啊,妈妈讲得绘声绘色,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我心想:要是我也能“穿越”回去,跟着孔子到处旅游,一定很好玩!
可是当我得知,孔子14年间游历了那么多国家,竟没有真正做什么大官,只是在晚年编著了一些比他的时代更早的古籍,我又觉得好失落。
妈妈曾不止一次告诉我,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留下的这本对话书《论语》,是中国文化最经典的书,一定要好好读。
我年纪并不大,也理解不了那么多意思,但是妈妈肯定我的目光,让我隐隐懂得:这的确是本好书,我要用很长的时间好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