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妈妈对待孩子无比用心,她的身上集齐了所有我们对妈妈温柔、可人、大方的所有希望。
她从不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从来没有我们看到孩子不能直视的成绩单时那么歇斯底里,更不会对孩子的调皮行为有所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地指导她向好的行为靠近。
中国式父母总是急于给孩子规划好一切,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急于将孩子塑造成自己内心的乖小孩,但他们使用的途径往往是无休止的唠叨,喋喋不休的指责和命令以及气急败坏的打骂。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自己为人父,为人母之后,也重复了自己当小孩的时候所受的那一套家庭教育。因为他们没有被温柔的对待过,因此也就不知道怎样温柔示人。
中国的父母难道不愿意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想成为最温柔的妈妈,最通情达理的父亲,但是面对孩子的调皮,面对孩子的成绩不稳定,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就连高知父母也不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于是只能把爱埋在心里,付诸于打压的行动,让孩子屈从自己的威力。
于是,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跟自己说“谢谢”,而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待父母跟自己说“对不起”。
这本《温柔的教养》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口语”指南。
面对孩子,很多父母总是“爱在心中口难开”,无论批评、指正,还是鼓励、夸奖,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时甚至词不达意、弄巧成拙。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会影响一生。
本书将带我们踏上一段有温度的育儿之旅,在130个常见的育儿场景中,倾听育儿专家的建议,学习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轻松应对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孩子的教养问题,陪伴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一、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对待学习这件事上,父母作为成人,自然而然比较容易快速面对难题,但是父母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时间规划,所以家庭中往往会出现急性子妈妈和慢性子孩子。
我们在很多新闻中都看得出来每天晚上父母辅导孩子,总会一顿打骂。父母的恨铁不成钢和孩子的无辜哭泣都会使家庭矛盾激化。
有一篇文章——《牵着蜗牛散步》中,父母把自己慢性子、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当做一个爬行缓慢的蜗牛,自己则作为放“牛”人,和蜗牛慢慢前行,虽然赶不上大部队,但是在路上可以欣赏美景,可以和孩子一起进步,在看美景的过程中,交流互动,增进母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离不开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长久以来,家长善于“说”,着急于“说”,往往忽略了倾听。而倾听,正是开启优质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你必须愿意花时间去听孩子要说的东西;
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他的感受和情绪;
你必须深深地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你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你必须真诚地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你必须认识到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
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二、和孩子平等相处
绝大多数的抚育者会自觉地把孩子视为个人归属物,任意施加个人意志到孩子身上。家长的权威感也经由代际传承不断被强化,权威感似乎成为家长的一种本能,只是大家的程度不同,而平等心却是家长们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和能力。
很多少儿主持人甚至综艺节目主持人在和小孩子嘉宾进行互动的时候,都自觉地蹲下身子,和他们的身高平齐,与孩子进行对话,父母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就认为自己是长辈,孩子应该以尊敬的态度面对长辈,这个观点本来没有错误,但是在和孩子进行观点的交流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态度才容易被孩子接受,你才容易真正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家长们,若能带着这份尊重与理解,深深意识到,孩子最终是要与我们分离,大家有缘成为一家人,应发自内心地珍惜这段缘,感恩彼此相伴带给对方的体验和成长,内心才能够真正升起平等心。
我们皆曾是孩童,面庞稚嫩,目光澄澈;我们亦为人父母,心有希冀,严厉温柔。
一切,皆为爱。作为家长,仅需持有一颗平等心,耐心地引领和陪伴着孩子们成长,非原则性问题不过度干涉或担忧,充分地去信任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朵花,一棵树,自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周期和节律。你的孩子,他不美不丑,不好不坏,他是上天赐给你的一份礼物,请以孩子原本的样子去爱他,而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