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24岁的郭麒麟关于婚姻观的一段话说出了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他说:“为什么要结婚?一定是因为两个人生活比一个人生活要快乐。”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谈恋爱,要好好学习”,一到大学毕业,立马开始了“催婚”,时常问候:“工作怎么样?找男朋友了没有?”,仿佛一毕业就有满大街的男朋友可以捡,一捡一个命中注定要结婚的人。可是,正如郭麒麟所说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事规范,想找对象自然就找了,不必催,没有找到合适的再催也没有用。”
孩子到了二十二三岁,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都同时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开始物色适龄的未婚对象,不管两人之间性格年龄三观等等是否相合,反正先认识一下多聊聊,感情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时候,“相亲”应运而生,完全能够满足父母的需求。
于是,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努力到即使你到了嫁人的年纪,你父母也不会给你安排相亲,因为他们觉得找不到配得上你的男孩。”可是,时间不会允许,父母也不会等你到功成名就的一天再来谈婚论嫁,在父母眼中“成家立业”的意思大概就是“先成家再立业”吧。
所以,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时间,如果25岁之前没等到自己喜欢的男孩,那25岁之后就嫁给让父母喜欢的男孩吧。这个时间可能是25岁,可能是30岁,也有可能是35岁,总有一天,有一方会妥协,不是父母就我们自己。可是,我们只有短短的一生,不能慷慨赠与我们不爱之人。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我们还没有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希望我们都能一个人开心的生活着,活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模样。
愿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做一个温柔的人,如秋日里的蓼草,含穗而生,岁岁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