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我们这代人耳能祥熟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部,很多作品也被多次改编成了影视剧。小时候作为乖乖女,从来不看这种课外书,影视剧倒是跟着大人看了几部,其中就包含这部射雕。大概是小学低年级看的,年代久远,而且小孩子嘛,就是看看打打杀杀,看个热闹,再就是羡慕女角们漂亮的古装扮相,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买过好多黄蓉的贴纸,童年对于射雕的记忆仅限于此。
人到中年,出于重拾经典,弥补童年被耽误的乐趣,利用通勤路上,睡前催眠等时间断断续续看了金庸武侠小说中最经典的射雕三部曲。今天先记录一下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的读后感吧。
首先,看书和看影视剧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书中的描写更细致,情节更丰富,更有逻辑,尤其会注意到作者引用或者仿写或者原创的大量古诗词,这一点是看影视剧的过程中会自动忽略的。但总体的感觉就是——金庸作品真的是写给男人们的童话。郭靖憨憨傻傻,却能得到出身名门,又漂亮又聪明,三观主意正,自己也是一大帮派之主,可以说全身无死角的黄蓉终身相许,彼此一心一意,从无二心的相守一辈子。同时,他还被成吉思汗选为准女婿。杨康阴险狡诈,但也有武功高强,容貌出众的穆念慈痴心相随。书中的世界,美女随处可见,貌似除了郭靖的生母李萍,其他有一定出场时间的角色都是大美女。包惜弱有着身孕(女人孕期颜值至少得下降30%吧),还能让王爷为其神魂颠倒,宠溺到把牛家村的农民房copy进了王府,可见其美色卓绝。虽然也有完颜洪烈感恩的成分在里面,但书中确实有多处对其美貌的描写,王爷终其一生未另娶他人,应该是被其美色所倾倒。如此遍地美女,直男们肯定看的入迷,大呼过瘾。
其次,看书才发现男女之情如此之多,小时候只注意到了郭靖黄蓉这一对。梅超风和黄药师的男女感情,看影视剧的时候毫无印象,不知是第一版射雕漏拍还是我没注意,梅超风出场的时候,我完全沉浸在九阴白骨爪的恐怖之中。书中的梅超风原来也是貌美如花(若华)的女子,丧偶的黄药师在收养她后,对这个刻苦练武,还很有悟性的女弟子产生了感情,俨然一幅师生恋的样子。华筝和郭靖的这一段,小时候也忽略了。现在看完的感受是,连成吉思汗的女儿都有求之不得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不更是如此吗?又有什么稀奇和不可接受呢,感情就是强求不来的。
最后,看书能在心中建立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对角色更容易有自己的理解。影视剧为了更好的戏剧冲突效果,人物形象往往较为单一。比如,影视剧中的郭靖形象主打一个傻,如此这般,才让黄蓉爱上他,显得极具冲突和反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从中年人的角度想想,黄蓉选择郭靖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他心性纯良,光这点就很难得,不用担心他有什么坏心眼,心里踏实。郭靖也很有能力和本事,虽然不那么聪明,但最后能学会降龙十八掌,武功卓绝,男人能有一个让女人佩服的方面就足够了。所以黄蓉选择郭靖,不难理解。另外,剧中的杨康是完全的反面角色,但看了书,也理解了杨康。他自幼生长在王府,自然心理认同就是金人小王爷。生父提供了血缘,但没有任何养育之恩,怎么会有任何报仇的种子呢?父辈们的恩怨何苦强加给孩子身上!我小时候因为和父母长的都不像,经常有人逗我,说是我爸妈抱错了,我就说那我也跟我的爸妈,亲生父母来了我也不跟。人就是情感动物,血缘啊,一纸证书啊,都抵挡不过自然相处产生的感情。
总之呢,射雕三部曲确属经典之作,不愧能经得起几十年的考验。有幸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