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在心桥上的诗

架在心桥上的诗

亦  木

A的诗是生活的诗,心灵的诗。诗行间流淌着生活的本味和来自心灵的颤动。读来亲切、可人。

他用诗纪录人生的历程和感怀,诗行朴质得像脚下的足音,静夜灯下的沉思和叹息;字里行间的欣喜和忧思都来自生活,传递内心律动。作为诗作者,作者本人声明不希望以诗人称呼他,当然,他也没有以诗人身份去写作。他写的诗不是流行诗,不是先锋诗、探索诗、流派诗,就是诗。 “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他不是想讨时人喜爱的小媳妇。生活是江河,他的诗是浪花;心灵是土地,他的诗是花朵。很显然,他不是在诗途奔波的鸟中的一只,想使劲儿朝天空高处飞。他不是为发表和获奖去写诗。

这样的诗对作者自己是珍贵的。

它们是珍藏的难忘记忆,个人漫长人生的积淀的金沙,粗粝生活河流中孕育的宝珠,闪烁着彼时彼刻的心灵波动和思绪和对人生的思考,失则不复得。所以值得汇集成册,留作岁月纪念。在诗中我们可以会晤和接近一位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通过诗行走进他的生命和心路历程。

这样的诗对读者是亲近温暖的,像面对一扇敞开的心窗,从真挚的情怀表达和美的发现中窥视其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同时思情也在字里行间息息相通,丰富着我们的经验,心悦共鸣在一处,叹息叹在一处。

真正好的文字是诚实的,走心的。文字,生活,心灵达到了和谐统一。

A的诗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真挚朴质。下笔不造作,不擦脂抹粉,不玩弄技巧,不赶流行风。在喧嚣的的时代,喧闹的诗歌场保持淡然心境,源于为人的扎实,认识的清明,智识的健全,胸怀的豁达,应该说做到这点非常不易,也事关诗的情怀美的有无。我们这个颠簸的时代可以扬起很多灰尘和秕糠,浮躁的内心实在难说会有什么诗意“在”,真能够“诗意地栖居”。所谓文如其人,诗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返照,因而我们完全可以诗观人,品人,察人,诚实还是虚伪,沉稳还是虚飘,深刻还是肤浅,淡定还是浮躁。孰优孰劣,何者可读何者令人厌憎,在诗文一端清晰可见。

写秋的突然而至,像是换台般让人惊异,这种新发现新表述在诗集中可以读到很多。

《秋》——

一夜间

仿佛都发生改变

清晨拉开窗幔

秋伫立在窗前


风在呼啸

叶在纷飞

草在颤栗

一刹那

从青到黄

从热到凉

换台


A的诗题材上看是传统的“生活流”,可又与以往一味歌颂生活的生活抒情诗不同,也和当下寡淡无味的所谓“日常写作”“口水诗”大异其趣。说他的诗传统,在其回到了生活,写作原点,并非回归当年的伪生活颂歌,也不是腾云驾雾搞先锋、探索。这些所谓先锋和探索大都是病梅之癖,名利追逐的产物,更大量的诗是效颦之作,像随风乱飘的塑料袋。A的生活流是流在生活中,心灵中。

A的诗虽然写“小我”,却处处透出“大我”的情怀,这是诗的方式。在《我愤怒》一诗中,诗人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期待,表达了深沉的现世忧思。


我愤怒

唯利是图与物欲横流

像一条失去理性的疯狗


我愤怒

顶梁柱被蛀虫腐朽

象稻草一样随风漂浮


我愤怒

浮躁的喧嚣忙碌

灰烬般冷漠的荒芜


我愤怒,如爆炸一样愤怒

我要毁灭这一切丑陋

把它们深埋入土


A的诗从艺术手法上看自然而灵活。文学手法,诗歌技巧并无新旧,关键在适当,适宜具体题材情思表现,在用得好坏上有高低区别。他的诗自然流畅,常常在自然而然促发诗感和抒发情思,能够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心灵波荡瞬间,根据不同情况尽量用最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读了自然、亲切、有味。他不去发力挖掘,用劲儿拔高,也就没有造作的“诗人气”,为写而写的“写作架子”。文字不走心也得不到读者认同。不唯文学写作如此,任何艺术都是这样。

诗集中不少生活感悟,写得富有哲理和启发。我们从《观梅展》可以看出诗人的审美观,诗观——

 风吼雪舞的时节

寒天冻地的小径旁

梅花儿开得热烈奔放

暗香浮动飘向远方

走进温暖的展厅

满目苍老稀疏梅桩

蜷曲在花盆里

温床就像生命的病房

以上三点都是A诗的长处,对照着看这三个方面也是当下诗写作的短处。阅读A的诗,感受不是接受强刺激,而是安静阅读的享受。总能在平和中激起一点共鸣,一点思考,一点感慨。与大量做作干瘪味同嚼蜡的诗阅读感受有别。

在诗歌理论学习研究和诗歌阅读和评论中,反思当下诗歌何以失去读者的缘由,其根本一点在作者不知道“诗为何物”,而去强调“诗人何为”,不知诗,安能写诗,更妄谈写来会有用,有为。诗就是文学题材的一种,能将内心的真切体验用合适的方式抒写出来,做到体验真切,表现独特精妙,就会写出了好诗。把写诗当做谋取诗人名分的工具对待,跟着刊物上的诗去写,大家怎么写怎么去写,恰恰是迷失,不但成就不了被认可的诗人,恐怕最后连其人都会成问题。

阅读A的诗,我不仅想,我们的诗人作者为什么不回到生活,做个诚朴的人去写作呢?我们的诗为什么不能脱离浮躁的模仿和追逐,回到内心去沟通读者呢?——这是唯一的桥梁。同自己生活和心灵都无关的文字,同他人又有什么关系?

希望我们诗坛多些A这样的诗作者,给读者奉献可读耐读的好诗。也祝愿A诗友在诗艺上继续精进,闲暇时光里更多体验“捻断数根须”的推敲之乐。


 亦木

  于二〇一五年春 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借一山翠黛,一池泊月,品禅意悠叠,一段浮香一段晴;守一窗花开,一支风曲,懂兰心蕙质,一程等待一程忘。 在每一个落红...
    节气菌阅读 2,472评论 1 6
  • 经过一个早上的学,对于这个十大逻辑课程的内容深有感触。无论是演讲还是平时的班会课,要让听的人听得懂、记得住,这...
    卢奕_652e阅读 2,828评论 0 0
  • 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毛病,这个病真得好好治治,不然后面更难了!
    邓锦瑶阅读 1,6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