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同样是权利,本身没有错误,但到了不同的人的手机就会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有人为了自己,有人为了他人。
在过去,传媒是一对多的,普通民众不能直接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报纸、电视传播的,而报纸要经过记者采访,编排,发布,这一些列的过程会影响事件的真实性。
然而,在今天,按理说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人人可以通过手机轻易将自己的生活分享于他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声,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他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他们的诉求都是客观真实的吗?
《导火新闻线》这部电影让我寻得一份答案。
面对新媒体的冲突,传统媒体急需转型,这个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导火新闻线》中囧报就是在面临这样的转型,要么做新媒体,要么倒闭失业,于是面对闪报的竞争,毫无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囧报阅读量很低,而闪报随随便便就上了头条,阅读量上万,于是有人焦急了,开始模仿闪报的做法,开始迷失,还好,辉爷坚持了新闻人的操守。开始寻找别的方法与闪报竞争,那就是发挥手机端的每个人,人人都是低头族,消息传播的很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所以说囧报不是在与闪报做斗争,而是与这个社会的变化和革新做斗争,是与人们的接受讯息的心里做斗争,与大众的价值观做斗争。
电影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最后,达叔通过直播知道很多人正在为那个法案请愿,所有人好像围在他身边,他被感动了,这说明网络带来的切实作用。小人物的诉求往往无法表达,无奈通过杀人放火这些把事情闹大的方式去得到关注,这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或者听说过。而新媒体时代,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形式诉说自己的遭遇请求他人关注和帮助。
落魄与被关注,极大的方差,可能激发人心中的意识,从而去编造新闻,引发更多关注。其实,在影片末尾,我以为达叔会被杀了,但是警方骗人说没杀,事实证明没这么黑暗哈,也缓解了一下人们对政府的仇视,也就是在说人们的诉求得到满足,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是什么人,你不知道他传播的是什么信息,要谨慎,要懂区分,比如环球时报就经常发假新闻。
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知乎、论坛等等网络传播媒介已经取代传统报纸媒体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人都有权利与机会发生(网络发展给了每个人发声的机会),从大V和普通人。大V的舆论很厉害,他们的传播力度很快,普通人信息不畅通。就好比一些媒体用:女司机、某高校、某女大学生、某省级官员、女人看了流泪,男人看了沉默,这类标题吸引眼球,而内容多与题目不符合。这几天就有好几个微信公众号因为这些原因被封号,严重的还有被拘留。
每年都会有飞机喷药,不能室外活动晒被子的谣言,其实自己上网查下就知道了,即便真的喷药,也对人体无害。还有这几天什么风筝节,几乎一样的宣传字眼,不同的地点让很多人很迷惑,其实这都是商业宣传手段,没多少好玩的,甚至说只是想骗一波粉和阅读量。
我们传媒人该做什么?为谁发声?
为大众发声?不为小众发声?
→为真相发声。
联想《搜索》,我们应当考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相,要有对新闻热点的敏感,不放过热点,也要沉着冷静分析。